论坛风格切换
 
  • 4358阅读
  • 3回复

[职场分享]《创意财富》3.阿宝:包装“二人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10-05
 成功启示
  阿宝,一位历尽艰辛,真正来自民间的艺人,正创造着一个声音的传奇。他拥有金属般的音色、闪电般的穿透力,和极其罕见的两个HighC的高音。他没有机会接受音乐教育,专家认为发声方法不科学,参加比赛经常首轮就被淘汰,又被所有专业艺术团体拒之门外,但是阿宝在民间的广阔土壤里顽强地生长着,他那淳朴自然发自心底的呐喊感动了无数心灵。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大众的,大众的就是市场的,二人台作为民间艺术被广大观众接受的原因就是这个。阿宝是聪明的,他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他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他不眼红那些大红大紫的明星,他一心一意的唱自己的歌,唱自己的二人台,终于他成功了。
  财富演义
  喝水不忘挖井人,艺术植根于民间
  “阿宝”这个名字相信朋友们都很熟悉。他参加过“春晚”,作为文化使者访问过埃及,和唱片公司签了约,现在的阿宝,据说,出场费超过了10万。难道挣钱挣疯了,挣到村里来了?你可别误会,人家阿宝是义演,没有出场费。那图个啥?
  阿宝说:“像《走西口》《五哥放羊》《挂红灯》《拜大年》《五月散花》这些民歌家喻户晓,它们都是来自二人台,但是他们只知道这些民歌,不知道二人台,我觉得太遗憾了。”
  看出来了吧,阿宝是在替“二人台”宣传呢!东北有赵本山把“二人转”忽悠得红红火火,现在西北又有了阿宝,直着嗓子吼起了二人台。那么,“二人台”是咋回事?阿宝又和二人台啥关系?
  “二人台”是流行在陕西、山西、内蒙一带的民间戏曲,有点像东北的“二人转”,不过,“二人台”更讲究唱,不像“二人转”那样还讲究“说”。所以二人台中不少段落都被改编为民歌,在全国各地流传。阿宝从小就听二人台长大,阿宝唱民歌受到二人台很大的影响,阿宝觉得赵本山可以把二人转带向全国,二人台这么美,也应该把它推向全国。
  有这样想法的时候,阿宝还一个唱酒吧、歌厅的歌手。就凭自己带着“二人台”的那股特殊味道,阿宝那是驰骋大江南北的歌厅,一天的价码就是1500元。多年后,阿宝在中央电视台的比赛拿了冠军,成了名人,觉得条件成熟了,因为二人台这种优美的艺术形式,阿宝决定推广二人台,就像当年赵本山推广二人转一样。
  阿宝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阳高县的二人台剧团,因为阿宝从小听他们剧团长大,特别想跟他们合作一次。
  带着自己的童年梦想,带着某种难以抑制的兴奋,阿宝找到了阳高县二人台剧团。没想到,剧团下乡演出了。阿宝又马不停蹄地追了过去。
  当时,山西阳高二人台剧团正在一个农村演出。找到台长,阿宝唱了几句给台长听,那时候是第一次与阿宝见面,听了阿宝的声音,台长非常惊讶,再加之阿宝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歌手了,台长当即就同意阿宝即兴演出一场。
  就这样,阿宝的二人台处女作,正式地在阳高县的都司口村上演了。
  阿宝回忆道:“你在歌厅里或者在茶馆酒楼里唱歌,跟在家乡唱歌,文化上是不一样的,你唱二人台人家可能听不懂,但是如果我在我们山西唱二人台,大家都喜欢听,本身语言又相通的,就用当地的语言来唱,那种感觉特别过瘾。”
  阿宝的瘾是过足了,童年时的梦也圆了,没想到,烦恼也就来了。怎么回事?阳高县“二人台”剧团,是山西省仅存的一个“二人台”专业剧团,就连发源地河曲地区都已经没有专业团体了。阳高县是国家级的贫困县,政府财政本来就捉襟见肘,对“二人台”更是“心有余力不足”,十多年,没有给剧团一分钱的投入。演员们也没有一分钱的工资,就是靠在附近的走乡串村地演出维持生活。戏价也就是一千元左右,因为农村没钱。40多人的队伍,连唱带跳地演上半天,只能挣到1000元,除去交通等费用,就是台柱子,一场演出也只能得到二三十元。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10-05
看到这里,阿宝的心酸了。

  团长好心劝阿宝离开,不要因为剧团这烂摊子而耽误了阿宝的前程。阿宝却决心留下来,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改变剧团的困境。

  用心良苦,抢救老民歌、老歌手

  阿宝陷入忧虑之中,总想尽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二人台”,可是,除了自己还算得上是个名人,还有什么资本呢?想着想着,忽然想到了一点:自己的知名度不就是个资本吗?

  阿宝想:“赵本山老师红了可以把二人转推向全国,李谷一老师红了可以把湖南花鼓戏推出全国,我为什么不可以借助自己的知名度把二人台推向全国呢?”

  按照阿宝原来的想法,有人请自己演出,阿宝就叫上“阳高二人台”,一方面让演员们多些收入,另一方面扩大他们的知名度。可问题是,“二人台”离开了当地,谁听得懂呢?此路不通!那可怎么办?

  这时候,一个机会来了。

  中央电视台《与您相约》栏目要给阿宝做节目,阿宝首先想到的就是能不能趁机会把阳高县二人台剧团弄到北京来演一演。

  如果像以前那样,直接说请剧团来演“二人台”,导演肯定不同意。《与你相约》又不是戏曲节目。阿宝心生一计。

  阿宝跟他们撒了个谎,说要唱《五哥放羊》,但唱这样的歌需要二人台演员伴奏,导演不得已只好请来了阳高县二人台剧团。

  阿宝的小计策还真的“得逞”了,消息传到阳高二人台剧团,那就像天上掉下了馅饼。

  郝团长回忆说:“当时我记得是冬天,快过年的时候,特别忙,我们演出也忙,火车也忙,但是我们站着去,给解决路费,吃的是盒饭,我们说盒饭好吃,咱们一人得两盒。”

  还别说,这招还真有用,剧团上了中央电视台,说明水平高。回到阳高县,剧团就成了“香饽饽”。阿宝一看有效果,劲头更大了,什么《梦想剧场》、《魅力12》、《星光大道》、《戏曲春节晚会》,只要有栏目请,就带上“阳高二人台剧团”。

  经过这样一番宣传,二人台剧团起死回生了,现在的剧团不可同日而语了。过去剧团靠在农村演出,演一场就是一千,现在给两千甚至三千,过去只靠在农村演出,现在可以到大城市演出了,去大企业,广场文化等地方,他们就给五千甚至一万。

  “二人台”有了初步的效果,但阿宝并不满足,阿宝又开始了新的一番追求。阿宝想,现在大家都喜欢“原生态”民歌,咱就推出老民歌手,进而把二人台带到一个新高度。

  阿宝,通过自己的名气为推广家乡的小戏“二人台”,作了不少的努力,效果还不错。于是,就想再推推民间的老歌手。令他想不到是,自己带着满腔的热忱去了,却被当头浇了一盆凉水。

  阿宝去了山西宁武县,是一个很著名的民歌之乡,出了很多著名的民歌,像有一首著名的民歌《秋收》就出自宁武。贺静之老师亲口告诉阿宝,《秋收》是根据山西民歌《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改编的。阿宝到了他们县里,找到了群众艺术馆。馆长有点冷漠,说我们这儿没民歌了。阿宝说有啊,你们这个《秋收》什么《脚夫调》都是好民歌啊。馆长却不耐烦的说,说唱民歌的人都死了,没有了。

  当时的阿宝怎么也想不通,眼看着不少的民歌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抢救老民歌、老歌手谁都是义不容辞,怎么文化站的人就这么冷漠呢?难道是怕自己另有所图?

  从宁武失望而归,虽然觉得委屈,但推老民歌手的心并没有冷却。

  拜师学艺,精益求精

  2004年底,民歌爱好者李亚蓉准备推出一部大型晚会《原声黄河——十大民间歌王演唱会》。这位李亚蓉,十年前曾经成功把贺玉堂从一个普通干部包装成为“民歌大王”,在业内称李亚蓉为“民歌策划”高手。

  有人推荐了阿宝。阿宝的歌迷推荐了阿宝,介绍阿宝认识了李亚容。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7-10-05
李亚蓉回忆说:“一个自称叫阿宝的小伙子给我打了手机,自我介绍后,说要我听听他唱的歌,我说那你给我唱一个吧,当时他给我唱的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我一听就叫他别唱了,挺不错的。”

  能成为李亚蓉的第一个确定的歌王,阿宝非常高兴。闯荡江湖多少年的阿宝,深深知道,这样的演唱会对参加演出的人意味着什么,市场的认可,个人生活的改变。

  这时候阿宝突然想起一个人。

  阿宝曾经去内蒙采风的时候就认识了她,当时阿宝跟她学了很多民间歌曲,比如蒙汉调爬山调之类的。

  这是一位接近60岁的老妇女,她的歌声让阿宝着迷,但是她的生活却让人看痛心。

  阿宝找到她的时候,她就在放羊,身上还沾着羊屎羊粪,是真正的牧羊女了。

  遗憾的是,当时是采风,没有留下老妇女的家庭地址。现在一看到“原声黄河”,阿宝就想到了老牧羊女。正是为了不想再出现这样的遗憾,阿宝不远千里找到宁武县,准备在那里找到一位歌王推荐给李亚蓉,谁想到……

  无巧不成书,也许是阿宝和“老牧羊女”有缘,两人竟然在一个谁都想不到的地方重逢了。

  在宁武受到了冷遇,让阿宝有些心凉。可是既然回到了山西,就顺便回到老家大同。为了收集二人台、民歌资料,阿宝走到了大同新华书店。

  阿宝问服务员有没有民歌的唱片,服务员到仓库里给阿宝翻出来一张老得不能够再老的民歌唱片。阿宝拿回家一听,高兴得不得了。

  原来这张唱片就是“老牧羊女”的唱片。这时候,阿宝才知道,老牧羊女是30年前名贯河套地区的二人台歌后,叫张兰英。到现在已经有10年没有演出了。

  阿宝回忆说:“我一听,感觉发现一个宝藏一样,太棒了,到现在没有一个人能超过这个水平,当时我就急忙推荐给了李亚容。”

  毫无疑问,张兰英的歌声震惊了李亚荣。

  李亚蓉热情邀请张兰英加盟黄河原声演唱会。原声黄河给张兰英一个舞台,让她重新找回了我艺术的生命。

  好人有好报,就在这场《原声黄河》的演唱会中,阿宝遇见了一位朝思暮想的人。

  这是一位老二人台歌手,叫辛里升。那时候他都67岁了,阿宝惊讶于老歌手如此嘹亮的嗓音,阿宝还从来没有见过比他唱的还高的人,阿宝几乎吓了一跳,于是特别留意他。

  后来阿宝得知他放过羊、种过地、赶过马车、走过西口,而且唱了一辈子二人台。

  阿宝又逐步了解到,辛里升可是“二人台”发源地的“二人台大王”,据说脑子里装的“歌曲”有上千首。阿宝的“二人台”情节又给勾了起来,主动找到人家,提出了拜师的想法。没想到,被人给骂了回来。

  辛里升毫不客气的骂阿宝瞎唱,调子不该上来的时候上来,该上来的时候不上来。

  满心欢喜的过去,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阿宝却没有不高兴,反而觉得挺兴奋。这么多年来,还没有人这么说他。犟脾气来了,阿宝说什么也要把这老师给拜下来。怎么办?追到家里头。

  那时候,马上就要过春节了,下了大雪,辛里升住的地方偏僻,走路非常难走,大雪天翻山越岭,不可想象。

  其实在辛里升心里,挺喜欢阿宝的。辛里升担忧的是,不是从小带出来的徒弟,品格、个性无法把握。如果心诚,不管什么样的天气,多远的路都会登门,如果就是一时冲动,肯定不会来。辛里升是在试探阿宝。

  就在辛里升盘算的时候,家里的门被敲响了。

  接下来,阿宝和辛里升到了房后的山梁上就开始唱歌了,阿宝唱一段,辛里升唱一段,辛里升唱个二人台,阿宝唱个爬山调,一个唱山曲,一个唱信天游,就这么唱了一下午,特别高兴。

  毫无疑问,最后的结果是阿宝成了辛里升的徒弟。

  阿宝利用自己的知名度,为辛里升创造了很多表演机会,一有演出就把辛里升拉上,一有采访也把辛里升拉上,为推二人台,阿宝可谓鞠躬尽瘁,呕心泣血。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7-10-05
为了扩大师傅的影响,硬是给辛里升报了名,参加一个电视台选秀节目,阿宝的目的想要打造一个“老阿宝”。师徒俩决定在比赛中就唱“二人台”,一旦需要,阿宝还要亲自助演,利用一切机会宣传、推广二人台。

  如今,“二人台”在在阿宝的苦心经营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接受,虽然现在还无法与赵本山的二人转相比,但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西北民歌的品牌会诞生在阿宝的手中。

  原音回放

  1因为我从小就听二人台长大,像我唱民歌就因为受到很大的二人台的影响,我觉得就是因为有了赵本山老师把二人转带向全国,我们的二人台这么美,真的应该把他推向全国。

  2我觉得这老头唱的这么好的嗓子,他那时候67岁了,因为我原来觉得我还没有见过比我唱的还高的人,他能唱的和我一样,而且他的年龄是快70的人了,我吓了一跳,所以特别留意他,而且他在舞台上那种台风,后来当我得知他是一个什么人呢,他是放过羊、种过地、赶过马车、走过西口。而且唱了一辈子二人台,民歌唱那么好,我特别想拜他为师。

  3那些歌厅酒吧里面,现在有很多很多像我这样的歌手在唱民歌,以前是没有的,还有很多大型演出的机会,以前是绝对没有我们这种歌手的,希望再过两到三年,我会打造一个西北民歌的品牌。会有一个像杨丽萍的那个云南映象那样。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谢谢您的回复内容,这是对楼主者莫大的尊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