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权威刊物,我市育红中学姚彰老师在《人民教育》2013.6期发表了《爱的印记》,现推荐给网友。这篇文章写得细腻、纯真、动人,反映了教师特用的爱。 oNAnJ+_
我相信,跟着这样的老师读书,是一种幸福!谢谢姚彰老师!谢谢! vKG\8+
&Mk!qE<:N
爱的印记 7;fC
%Fq
姚彰 b4e~Z
r
|C.K
小时候,夏天里阳光最灿烂的那一天,奶奶就开始翻箱倒柜了。她把衣柜里大大小小散发着樟脑味的棉衣,依次挂在长长的晾衣绳上。西墙下,还放一张大床,上面摆满冬季的鞋帽衣物。我们小孩子好奇心强,夏天想着冬天的美好,恨不得转瞬就到飞雪的冬日,好穿上那些花花绿绿的棉衣。有时候实在憋不住,就顾不得天热,偷偷穿一下棉袄“解解馋”。记得有一次,我很费劲地从晾衣绳上把一件粗布棉袄拽下来,忙不迭地套在身上,居然袖子短了半截,我便好奇地喊:“奶奶,你看!”奶奶慈祥地笑着说:“哎呦喂,这是你姑姑跟你这么大时的棉袄,现在的孩子啊,生在甜窝里,长在蜜罐里,营养好,长得高!”奶奶的笑意,带着欣慰,在皱纹里漾开。 M`H#Qo5/
05q760I+
我更感兴趣的是,西墙下那些帽子鞋袜。奶奶总说,破家值万贯,什么也舍不得扔。我一件件地帮奶奶摆好,像卖鞋袜的柜台。然后睁着好奇的眼睛,细细地翻看着,比画着大小,并且不断地问奶奶,这是谁的?奶奶如数家珍:“这是你爸爸6岁那年,我给他做的棉袜子,里外是粗布,中间夹了一层棉花,下雪天,穿了棉袜子,外面套双草鞋……这双绣花鞋,是你姑姑8岁时穿的,她穿得省,还好着呢,过两年,你就能穿了……” 78uImC*o
BsIF3sS#9
突然感觉,幸福不分年代,这些大大小小的衣物,昭示着时代的变迁,流淌着浓浓的亲情。 heCM+=#~
[~s+,OO9)
二 .Q,"gsY
QDg5B6>$
记得小时候,我们都是穿妈妈做的鞋子。家里有本16开的厚书,里面夹满了大大小小的鞋样。小时候翻看着玩,妈妈一个劲儿嘱咐我,小心点,不要把鞋样弄丢了。因为一大家子的鞋样,都夹在这本厚书里。 \D? '.Wo%
oQ<[`.s
当年家里做鞋子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为了不混淆,鞋样上分别写着每个人的名字。发黄的纸张,磨损的书角,看得出,这本书用得最多。我细心翻看时,发现那时候家里我最小,鞋样却最多,上面还分别写着我的名字、年龄、鞋子的样式。长大了我才知道,母亲在娘家时,只会读书,对针线活一窍不通。但是那时候人们的穿戴都是自己做,为了让我在同伴中穿着打扮不落伍,母亲硬是学会了做针线活,尤其是做鞋子,变着花样做,最后还能作出“引领”新潮流的鞋,我穿出去,总是引来许多艳羡的目光,人们纷纷夸赞母亲心灵手巧,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FnA Kfh(
FN-/~Su~J
这些牛皮纸做的鞋样,带着我的名字,从小到大,静静地躺在书页里。虽然多年不用了,但是每每翻起,心里就有一种被关爱被重视的感觉。这鞋样,给了我亲切和温暖,见证着我的成长,记录着流淌的时光,记载着母爱的痕迹。 6M*z`B{hV
u^tQ2&?O!P
三 q>.7VN[
vE
Ig`q[o
儿子,从能站立的那一天开始,每年我都在他卧室的门框上画上铅笔印,标记孩子的个头。看着门框上渐渐升高的铅笔痕,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油然而生,铅笔痕成了我心中最美的线条,最别致的风景。每一条黑色的线条,都饱蘸着对儿子成长的欣喜,与他一起走过的岁月,一起共度的美丽时光,在我的记忆里,温暖着,闪烁着。 d#rr7O
-[L\:'Gp5
现在儿子的个头固定了,铅笔线也不再上升了,他已经长成1米85的帅小伙,但是这些铅笔痕,我一直舍不得擦掉。因为看到这些,我就想起伴他成长的日子:做他的“保姆”,心甘情愿;做他的朋友,乐此不疲:做他隐形的翅膀,带他飞向希望…… Nrr})
g
tF`L]1r>
每个人成长都有着爱的印记,虽然珍藏的方式不一样,但是这种爱会代代相传,古今相通,纯朴、热烈、芳香、持久。 Ak9{P`
KFd
+7C9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辛集市育红中学)(文章原著) iY,C0=n5Y
'F/oR/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