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NM=9cWd 河北省辛集市旧城镇新修的商业街上,邢永江的火锅店装修一新,开门待客。与这条商业街平行的那条老街,是旧城镇的老商业街。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邢家的铺子曾是街上最热闹的店面,盛时有十间门脸百种货品。而这么大的买卖就靠制秤打起家底。邢家是一个修制木杆秤的世家,在旧城乃至辛集市周边的各大城镇都赫赫有名。延续到邢永江,已经是第五代了。
1Q9eS& 5W?r04 凭手艺闯荡立足一方小推车推出制秤世家
,An*w_ GSg/I.)S 邢永江其实已经说不清自己高祖父的名字,只知道他原来是深县小邢村人,会做秤。到了邢永江的曾祖父邢开泰时,因为深县常年干旱少雨,度日艰难,1908年,邢开泰推着小车到了辛集市旧城镇上谋生。
(( Wq h}P"" 邢开泰在旧城镇上摆了一个摊子,以制秤、修秤为业。当时人们进行商业交易使用的木杆秤都是麻毫秤。麻毫秤秤杆有透眼,用麻绳做提系,刻度在同一个面上,一个秤钩一个秤砣,秤砣是铁铸的,秤杆上的刻度用小钻儿钻坑,用水银填补。秤杆则以红木、檀木、花梨为主。
I44bm?[S bC]GL$ph9* 邢开泰凭借多年制造木杆秤的经验,做了很多创新。他发明了用黄铜丝填补刻度,还将秤杆的材料改成枣木。枣木木质坚硬,做成秤杆后表面光洁细腻且不易弯曲,铜星不易脱落,而且枣木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因而邢家的木杆秤非常受欢迎。凭借秤摊,邢开泰足以养家,逐渐在旧城镇上站住了脚。
Ea3 4x FDRpK5cw 当时的衡器一般采用十六两制,有些行业也有使用十八两、二十两的。但一市斤的重量都是一样的,其标准就是“法子秤”。这是清政府制定的标准秤,凡是做秤的手艺人必须要以此为准。每个做秤的手艺人都有一杆“法子秤”,而且要悬挂在制秤场所的显著位置,提醒做秤人要心存公正。邢永江说,曾祖父告诫后人,最重要的是这杆“法子秤”要悬在自己的心里。
U^$l$"~" &v_b7h 后来,邢开泰将自己的制秤手艺传给了长子邢集瑞。
4_?*@L1 {I"d"'h 创新工艺建商铺 杆秤成公平标杆
j'FBt8P' c::Vh 邢开泰是靠手艺养家,而颇具商业头脑的邢集瑞则在这“秤”上做出了大文章。
TM$`J ekuRGG 邢集瑞非常聪明,九岁开始学制秤手艺,不但继承父业,而且也做了很多创新,他将原来常用的麻毫秤改为铁毫秤,也叫做刀子秤(用铁或钢做成秤杆上的部件作为提系,部件呈刀刃状)。
6.GIUM%D `
_]tN 刀子秤不但更为精准,而且持久耐用,很快就流行开来,不但在旧城各家商户非常受欢迎,而且还远销周边的各大县城——深县、饶阳、安平都在用邢家的“刀子秤”。
!rgdOlTR ^ wmgKh)`@_{ 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之后,1918年,他在旧城镇上买了一家门店,开设了自己的“祥益公秤铺”,摆脱了在街上摆摊的局面。
m2Q#ATLW 0CUUgwA/ “祥益公”这个字号并不是随便取的一个名字。“这个字号有三个意思。祖父小名‘祥子’,所以带一个‘祥’字,他觉得自己做的是有益于社会的事,所以要有‘益’字,‘公’则是公平公正之意,与他从事的制秤行业有直接关联。综合来说,‘祥益公’就是‘祥子要做有益于社会的公平事’的意思。”邢永江这样解释。
,vUMy&AV lD)QB!*v “祥益公秤铺”开张之后,开始大量生产刀子秤,产品除了销往周边乡镇县城,生意还逐渐扩大,在天津开设了一家分号。
n!\&X9%[8 Q,xKi|$r “祥益公”秤在旧城及天津很有名气。当时,如果两家做买卖发生争议,就会以谁的秤是“祥益公”的为准。如果都不是“祥益公”的秤,就要找一杆“祥益公”秤作为公平秤,双方都会服从,以便解决纠纷。
i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