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4780阅读
  • 20回复

心经妙道捷径揭谛/圆智老师禅修开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5-25
        读《心经》的方法,应当一边读,一边进入全方位的听察状态、全方位的觉察状态,你才能够体会到,什么叫做空性。你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空性的时候,就可以知道什么叫妄念、什么叫挂碍。如果没有般若空性智慧,我们去念经、念咒,实际上很容易堕入歧途。  所以不论小乘、大乘、密乘,佛教最深、最核心的精华,就在般若《心经》。禅宗本焕老和尚跟藏地的九个活佛三个喇嘛传法的时候,他就传《心经》。
  为什么呢?因为《心经》就是十方诸佛心要。《心经》所讲的,也就是我们佛法修行的所有的步骤。
  第一个,“是诸法空相”,用耳朵看世界,建立这种认识,是诸法空相。
  第二个,既然是空,那就应该放下对假有迷惑的挂碍。放松自己的心态,不要让自己的心起心动念去攀缘计较,做到心无挂碍。
  第三个,做到心无挂碍之后,要悟明是谁个心无挂碍?知道心无挂碍的是谁?要能够观自在,悟明自己的本来心性。
  如果说漫天满地都没挂碍,那么知道漫天满地没挂碍的是谁?——观自在,悟本性。不断地念念悟本性,离挂碍,观自在,就可以回到我们本来的、最透彻的、跟万事万物一体不二的真空佛性上去。这就叫得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然后我们进入这个空性认知里面,我们的佛性智慧——跟万事万物一体不二的这个智慧出来后,当我们面对幻有,去直接洞彻它的本质,你就可以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所以佛教修行的心路、无上大道,全都在《心经》里面。因此,《心经》不能光靠口念,要用心去念,要用自己的知觉去参验。这样子念出来,感觉才会不一样,才会从念《心经》里面得到受用,真正从中看破心中的迷障。
  所以你如果只认到道理,没有认到知觉,没有认到耳根的闻性,没有体会到听察力,那么,你那个《心经》也就是白念。如果念了《心经》,你的心里面还要去计较东、计较西,你不能做到心态放松,不能做到心态无挂碍,那说明你只在念《心经》,而并没按《心经》所说来修行。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16-05-25
        所以,《心经》的智慧解脱方法,是真实不虚的,也是不难体会的,效用一点也不假。《心经》所说的最根本方法,就是观世音、观自在菩萨的耳根观照法,这个“照”,也就是用耳根看世界。
 
  《心经》的修持方法,其实很简单。大家要好好地记住,不要只背概念,要经常用耳朵去体悟《心经》的奥妙。
 
  好,有关《心经》修行的妙义就讲完了,大家好自领悟行持!
 
  (学人智舒文字录入,智决校对,圆智行者陶贵堂2013年10月8日编辑整理)  (转载)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6-05-25
         “照见五蕴皆空”,就是透彻了知我们所有的身心感觉、想法、意志、情绪脾气——内在造作举起的硬硬的执着心,用耳根去观照时全都是空无实性。“度一切苦厄”,就是超越一切身心感受的迷惑困顿,了无感受遮障憋闷了,所以叫做度一切苦厄。如果你能把这个清净观照心的力量,照彻无量虚空,透脱所有众生心身五蕴遮障,那样你就可以度脱所有众生的苦厄。就像我现在学习观自在菩萨,用耳根的观照力加持大家一样。
 
  那么,“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阿耨多罗,就是无上;三藐三菩提,就是正等正觉。正觉,就是你彻底看透的意思;如果你没看透,那就叫错觉、幻觉、偏执觉。你习惯性的,带有注意力执着的、封闭性的感觉,就叫偏执觉。你生起一个注意力执着,挂碍在那里,你就跳不出这个注意力的感觉封闭。所以,你把注意力看透了,超越自我封闭了,然后你就自然地解脱了。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6-05-25
        《心经》所说的般若波罗蜜多,直译就叫智慧解脱法。般若是什么智慧?它不是建立在现象上的智慧,不是世间的聪明智慧,而是建立在空性实相上的超越性智慧。只有借助这个超越性的智慧,透脱所有感受的空性本性,才能抵达自在彼岸。
 
  所谓波罗密,解意即离生灭,喻称到彼岸。离生灭到彼岸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超越现象生灭变化等感受迷惑,也就是解脱烦恼。那么“多”又是什么意思呢?“多”就是状态,也有人翻译成“禅定”。就是我们用耳根看世界,从中体悟空性的一种安定状态。
 
  所以说,观自在菩萨乃是通过耳根圆照三昧超越自心迷惑、了达自心本性的菩萨。《心经》中说,观自在菩萨行于深度智慧解脱法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那么他的这个智慧解脱法,是怎么深入观照的呢?就是通过耳根,所以才叫深入。因为用耳根看世界,才可以看到本质,所以叫深度智慧解脱法。如果用眼睛,就只能看到表面,不够深入了。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6-05-25
        因而我们打坐禅修时,我们在那里到底怎么用心啊?如果不自觉地跟着触觉跑了,自己把自己弄到某个感觉不透的牛角尖里面给困住了,那你说你是在精进用功?还是妄造愚痴呢?
 
  所以呢,大乘菩萨道特别强调,大乘菩萨道的六度解脱法,持戒、忍辱、布施、禅定、精进,智慧,必须以般若智慧作为眼目!如果说,你只知道禅定,不知道悟空看破,你那个禅定就是枯木禅。如果你在现象上追求一个境界,那个就是外道禅。那些都不是能够帮你解脱的佛教解脱禅、智慧禅。
 
  为此当我们修禅定的时候,我们的心不自觉地被自己的业报幻受——触觉所牵引、所迷惑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地学会转换知觉频道,让自心意识立刻回到耳根观照上来——用耳根去看。然后那个触觉的感受,也就将自然地就消融,自然地就透脱了,根本不需要你使劲地提起一个心,在那里钻牛角尖那么辛苦,这个就是智慧解脱法。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6-05-25
        因而我们打坐禅修时,我们在那里到底怎么用心啊?如果不自觉地跟着触觉跑了,自己把自己弄到某个感觉不透的牛角尖里面给困住了,那你说你是在精进用功?还是妄造愚痴呢?
 
  所以呢,大乘菩萨道特别强调,大乘菩萨道的六度解脱法,持戒、忍辱、布施、禅定、精进,智慧,必须以般若智慧作为眼目!如果说,你只知道禅定,不知道悟空看破,你那个禅定就是枯木禅。如果你在现象上追求一个境界,那个就是外道禅。那些都不是能够帮你解脱的佛教解脱禅、智慧禅。
 
  为此当我们修禅定的时候,我们的心不自觉地被自己的业报幻受——触觉所牵引、所迷惑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地学会转换知觉频道,让自心意识立刻回到耳根观照上来——用耳根去看。然后那个触觉的感受,也就将自然地就消融,自然地就透脱了,根本不需要你使劲地提起一个心,在那里钻牛角尖那么辛苦,这个就是智慧解脱法。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6-05-25
        所以只要你明白如何用耳根看世界这个奥妙,真正信解《心经》,那你也就是一位智者。然后你就能够不被所有妄想蒙骗,你可以知道怎样达成自心本来的自在。你不再需要任何人帮助,你就可以回到本来的自在。由此,你才算成为一个真正能够有自信、有智慧,真正地信入佛道的修行人。
 
  我们在耳根观照的过程中,我们会感觉到我们身心习气的消散。但是,你观修时,应当警醒自己,不要在意这个消散感受。如果你一在意,那就又成挂碍了。虽然它是一个好的觉受,但是呢,你不能贪着挂碍,如果你认为有所得,一着意,你就马上堕入迷失。所以,你必须念念学会活在耳根的观照力里面,时时牢记用耳根看世界这个立场,然后你才能直接进入无上道,直接向无上道一步一步深入、一步一步地超越现象的迷惑,这个就是最好的修法。
 
  由此,好好地闻思体悟与牢记《心经》要义,当你的心不自觉地被你的触觉牵引、误导的时候,赶紧记住转换频道——进入耳根圆照三昧,这样也就能够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个方法,实际很简单的,没那么复杂,也不需要怎么辛苦。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6-05-25
        所以,禅宗里面从来不训练奴才,禅宗说,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要见过于师,方可传授。所以禅宗的祖师说什么,普贤文殊是担屎汉,达摩是老骚胡,佛是干屎撅。——有人谬以为这是骂佛,其实这些并不是骂佛,而是真实慧见。你说干屎撅里面有没有空性啊?有没有你全方位的心啊?庄子说,道在屎尿。如果你认为屎尿就不是净土,那你就错远了。真空实相,无所不在。所以什么叫无上道,我们每天念的《心经》里面,就有无上道。
 
  因此,我们只要明白《心经》,然后,对有关其他修法,到底对还是不对,你都将能够明白判断。他到底是教你有所挂碍,还是教你无挂碍;他是教你放下执着,还是教你有所把持;他是教你追求境界,还是教你看破幻象……《心经》就是照妖镜,立马能够让你知道对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请注意文明回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