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w'N W=$cQ(x4Z Me.t_) 10年过去,“房奴”终于成为一个骄傲的阶级 t$*V*gK{ `X =2
Ff 2017-04-05 hPM:=@N$
我要分享[backcolor=url("] !6d6b@Mv 179 uia[>&2 <+/:}S4w) 导读 LK?V`J5wY
在大城市有房还是没房,已经是区分阶层的标志。如今人们喜欢谈论中产阶级,但是在中国的大城市,似乎“有房阶级”更有区分度,它比收入、存款这些指标更能说明问题。 qMA K"%x Q)H1\ ,rO>5$ w. 4月2日在深圳召开的中国IT领袖峰会,讨论了人工智能话题,据说刚调到河北的原深圳市委书记许勤,专门赶回深圳请互联网大佬吃饭。我对人工智能没什么兴趣,但是却对这次互联网大会莫名其妙的开心,在中国,毕竟还有几个大佬,聚到一起不讨论疯长的房价,而是讨论全人类的未来,这种场面甚至具有某种诗性。
Mzbbr57n 是的,大多数诗人,都已经成为房奴或者正在想成为房奴。海子那句名诗“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恐怕要改成“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房子”。这不是什么惊人之语,而是活生生的现实。4月1日,国家有关雄安新区的规划出台,买房客跑得比记者还快,赶在记者之前制造了新闻现场。有朋友晒出的导航地图显示,从北京到雄县已经堵成了红色。有关这个新区的未来,人们还停留在想象中,但它已经转变为“在那里买房”这种最直接的行动了。
jgkJF[t` 知名物理学家李淼先生最近在某平台发了三篇短文,谈买房的那条阅读超过10万,讨论科学家和演员收入的阅读3000多,而谈自己所写的科幻故事,阅读量只有可怜的1000。大数据或者算法会告诉他多谈房价,但是在我看来,最有价值的却是科幻与物理。大数据没有错,它展示的是读者真正关心的问题。我们只关心房子,其次才是收入,至于科学,实在是可有可无。
%. zcE@7* 房价让一切辛苦劳动所得变得毫无意义。我听说,在北京月收入只有1万元的人,最终却能买到几百万的房子,关键是他能,也敢贷款几百万,这真是神奇。当然,账是这么算的:虽然有几百万贷款,只要想办法坚持几年,等房子出手,就赚了一两百万,如果靠工资,那要不吃不喝挣20年。几年的房奴生活,可能会比较苦,但是想着美好的未来,立马有一种“生活的主人”的感觉。
|, Lp1 买房不仅是经济行为,还是一种心理状态。2009年春天,我去了一趟丽江,和几个朋友在一个学院里喝酒、读书,美好的环境和诗性的生活,让我一度想去那里当老师,我甚至在朋友的帮助下,到学院里进行了试讲。回到成都,我一直犹豫不决,是否要去云南过那种美好的生活。在我最接近诗性生活的时候,去看了一个房子,马上就出手了。人在最理想的时候,却突然最现实了,原来我那种对诗性生活的向往可能是假的,这让我很不安。买房、当房奴就是这样的状态,它让你变成一个踏实生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