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有的小区属于先上车后买票的情况。就是当初建房手续不全,该交的钱没交,土地性质不符合建设住宅,比如工业用地,商业用地,集体农用耕地,需要审批,通过转换成住宅建设用地,还要根据当时的政策每亩缴纳若干的国有土地转换金。原来可能还少,最近几年听说每亩85万。前几年那不是不少开发工地都停工补交了才开工的吗?
^SB?NRk 过去管理比较松,有的是单位弄块地自建,也有的在自己工厂找块地自建宿舍,后来又卖给职工,也有的找村委会买块地自建住宅楼。这些往往手续不全,土地性质没有转换,还保持原来工业用地,集体耕地等性质。所谓土地财政就是政府通过转换土地收取土地出让金,这是政府的主要财源之一。你躲过监管,没有买票就上车了,现在让你补票,这事就难了,有的单位没了,有的开发商不干了,有的确实没钱不愿补,让让个人交钱更不好办。往往这类房子成本就低了。但是卖给住户要的钱不见得少,所以遗留问题很难办,关键还是钱闹的。不要钱,稀里糊涂过去,政府少收钱,对交钱的开发商住户也不公平。不能一味埋怨政府,当初管的松,现在较真晚了,生米做成熟饭了吗。
/c
~z(wv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