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5496阅读
  • 6回复

[[原 创]]东朗月村/ 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1-03
— 本帖被 管理员 执行加亮操作(2018-01-03) —
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
LK7Xw3  
~5aE2w0K   
    在东朗月村里,源远流长的乡土文明随处可见,淳朴厚重的乡风民俗触手可及。 y.a]r7  
    前些年,村里人们盖房时,都要在房屋木梁正中的位置上,恭恭敬敬地贴上一个“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红纸贴,不管是高堂大屋,还是低檐陋房,家家户户、祖祖辈辈,尽皆如此。 C 0C0GqN,  
    如果你有兴趣,找一处保存完好的百年老屋,轻轻剥掉包在木梁上的那一层泥皮或灰层,或许你就会发现,在木梁正中,那张略显老旧的红纸贴,还依然倔强憨朴的粘糊在那里。虽然纸面已显现脆皱破损,色泽已褪变成黑褐,可“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陈旧墨迹还依稀可辨。 $xW **&  
    这就是当年盖房时,为驱妖避邪,人们为姜太公设置的神位。 *YV S|6bs  
V^fV7hw<  
fv'4f$U  
1
>l1 r,/\\  
    自从人类远古的祖先跳下树冠、走出洞穴,学着搭建第一间房屋开始,房屋建筑就成了一代又一代人最重大、最艰难的事情之一。 #;r]/)>  
    在那生产力落后、物资匮乏、清贫困苦的漫长岁月里,人们为遮风避雨要搭建几间房屋,竟是那样避不开的险难,躲不掉的灾祸。建房子,成了百姓们难以承受的恐惧和无奈。 6 vs3O  
    人们迫切需要有一位神通广大的神仙,为盖房建屋提供庇佑。人们祈祷着,期盼着_____ S q@H  
    于是,在人们的切切期盼中,姜太公当仁不让的成为了人们房屋建设的保护神。 `aSM 8 C\  
    不设高大神坛、不摆隆重仪仗、不用焚香燃烛、不要三牲供奉、不需虔诚祷告,只要将“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两指宽红纸条往梁上一贴,几枚炮仗在房前一响,姜太公的神威立马显现。凶神销踪,妖邪匿迹,为正在建设的新房开辟出一方清净吉祥的境域,保证盖房顺利,家宅平安。 w<nv!e?  
    村里人盖房时,都要请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手执狼毫管笔,饱蘸浓重香墨,将“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工工整整地书写成一张红纸神贴,到上梁时,恭恭敬敬地贴在大梁正中、俯视厅堂的位置上,这就是姜太公的神位了。同时再贴上一条“今日安梁大吉大利”口令贴。还要精心选择出五种颜色的丝线,结成两绺,与那张“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红贴一起系在房梁上。一绺系上一双红色筷子,请匆忙而至的姜太公吃一顿便饭垫垫饥;另一绺串上三、五枚铜钱,让姜太公在奔波途中买一碗汤茶解解乏。人们用这种单纯质朴的方式,抒发着心中那份纯真的崇敬和无限的感动。 7} O;FX+x  
    “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其实是百姓心理意念的一个渲染。它像是一道庄重威严的敕令,使争势夺利的诸神众仙惶恐回避。它像是一声雷霆霹雳的断喝,让行风作祟的散妖游魔仓皇远遁。 2ypIq  
    “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更是民众意志的一个解读。它是一个严正的宣言,宣示着人神合力,共同护卫房屋建造的决心和毅力。它还是一腔殷殷的寄托、寄托着普通百姓在孤弱无助时,那一份对正义力量的无奈期盼和心理依托。 X T>('qy  
    “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也是对民间思维的一次梳理,它幻化了一个亲民无私的形象,刻画出一个正气凛然的化身,烘托着一个神乎其神的氛围,渲染成一个战胜邪恶的信念。 laREjN/\`  
    “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一条窄窄的红纸在房梁上一贴,让姜太公从虚无缥缈的仙界,一下子降临到了凡尘民间的家家户户,成为了人们心中最亲民为民的神、最廉洁无私的神、最朴实正义的神、最辛勤劳碌的神,一位让老百姓最崇敬、与老百姓最亲和的神。 *> 3Qd7  
    “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房梁上一条窄窄的红纸条,把姜太公这位既没有神坛宝座、又没有香烛供奉的神,牢牢地、久远地塑造在了万千百姓火热的心中。 70gg4BS  
    自古至今,千百年来,各家各户、无论是新屋还是老房,无论是豪室还是陋棚,只要屋顶有木梁,木梁上都会有一条“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红纸贴。 7k8n@39?  
    “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融入了乡风民俗的久远流传,植入了家家户户百姓的心中。 L10IF  
>IvBU M[Rt  
%_)zWl N  
2
'imU `zeo  
    有人说,姜太公成为房屋建设保护神,是因其为某建房的人家驱魔镇宅的传说。 a+z2Zd!u\x  
    可我想,姜太公之所以被人们奉为房屋建设保护神。主要原因应该是民间传说中那位善良正义、无私无畏、法力无边的姜太公形象,更契合了草根大众心理和意念上的需求。 pWaPC /,g  
    在民间传说和《封神演义》中,姜子牙临危受命,遵师谕走出昆仑山。他司掌封神榜,掌握打神鞭,指挥千军万马,统领仙凡各界,是一位权重位尊的神上之神。 tai Vk4  
    这位姜子牙,尝尽百般艰辛,兴周灭纣,匡正伐邪,安抚万民。使诸侯归心,受百姓拥戴,重整人间河山,可谓勋功盖世。 /p`&;/V|  
这位姜子牙,经历万千险难,拯仙除妖,发榜封神,整肃三界。让众仙俯首,使群妖匿迹,重整了神仙秩序,可称伟业齐天。 #a~"K|' G  
    天下大定,十万神庙仙山,处处香烟缭绕,日日香客如云,众多神仙纷纷驾临高庙神坛,心安理得地接受着顶礼膜拜、享受着香烛供奉。 F 1W+o?B  
    有人忽然想到,应为勋功至伟的姜太公上一炷香,以表崇敬和仰慕之意,然而寻遍远近各处,却始终没找到供奉姜太公的庙堂。 HCnf2td  
    人们这才注意到,这位勋功齐天的姜太公,虽司掌封神榜并广封众神,竟没在天上为自己设置一处神位;这位神通广大的姜太公,虽统领众神,神位至尊,竟没在地上为自己设置一处庙堂;这位胸怀正义、救苦救民的姜太公,虽匡正驱邪、恩泽天下,却不在人间为自己争取一炉香火。 )c<6Sfp^B  
    人们想象着,此时的姜太公,肯定是轻装简从,不辞辛劳的在各地奔波着,继续详察人间善恶,细辨世上妖邪。庇良佑善,日日夜夜,初心不改;扶危济困,岁岁年年,矢志不移。 e<+<lj "  
    这种无私奉献,这种博大胸怀,这种高风亮节,怎能不让天下人萌生出无限的感动。 E%pz9gcSx  
    于是,姜太公那情操高尚,正义担当的精神品格,就在在广袤的大地上铸起了的深厚的民意基础,积淀起泛泛的心理崇拜,最终衍生成为了“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这个驱恶辟邪的崇拜符号,并成为了人们房屋建设时避灾免祸的精神依托。 C3;[e0.1b  
    “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是人们对姜太公崇高人格的推崇,是其神威、神通和声望在民众意念中的彰显。 Lk, +Tfk"  
    在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中,“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一条纸贴,竟凝聚成了广大民众攻坚克难,自我救赎的心理支撑。 UZxmh sv  
MgJ5B( c  
    “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是人们心理诉求深远厚重的沉淀,是民居文化源远流长的传承,是乡风民俗在村子里久远流传的印记。 D!3{gV#  
    从一个别样的视角,对房梁上那条“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红纸贴作一个另类解读。 Q+[ .Y&  
v548ysE)  
n Y w\'c  
 -;c  
f=:.BR{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1-03
东朗月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大庙啥时能建成啊。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1-06
神仙,是人类于大自然和各种灾祸长期博弈中,从心理意念中幻想着一种超自然力量。并根据生产、生活方方面面不同的需求,衍生出一个个个性鲜明、功能非凡、救苦救难的生动形像。 并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符号。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8-01-06
回 老路 的帖子
老路: ZR mPP  
神仙,是人类于大自然和各种灾祸长期博弈中,从心理意念中幻想着一种超自然力量。并根据生产、生活方方面面不同的需求,衍生出一个个个性鲜明、功能非凡、救苦救难的生动形像。 并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符号。   V.j#E 1P  
<9N4"d !A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8-01-12
谢谢关注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8-01-15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8-01-29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谢谢您的回复内容,这是对楼主者莫大的尊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