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0864阅读
  • 4回复

2018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7-02

先不要忙着说“被平均”,因为你可能误解人均国民总收入了,它跟通常所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不是一个概念。

人均国民总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

国家统计局1日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其中提到,2018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国民总收入(GNI),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初次分配收入总额。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初次分配收入净额。它跟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是一个概念。

GNI是从收入分配角度核算,反映初次分配的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是衡量居民收入水平的主要指标。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官方微信
人均国民总收入远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国民总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用来衡量收入分配,又有什么区别呢?

国家统计局微信1月份曾刊发解释性文章指出,在宏观经济学中,GNI是初次分配总收入,经过扣除折旧、间接税、社保税、所得税等,再加上转移支付,才得出个人可支配总收入。

所以,国民总收入既包括企业所得和政府所得,也包括居民个人所得。人均国民总收入远远大于居民个人收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按照1:6.8汇率计算,约为4151美元,可见是远低于人均国民总收入9732美元的。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官方微信
衡量国内居民收入用可支配收入更可靠

国家统计局表示,GNI 不仅包括了居民收入还有政府、企业收入,无法精确反映一国国民的收入情况。

据了解,人均GNI 和人均 GDP 主要用于国际上进行国家间的比较,帮助了解一国或地区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

如果要了解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更客观可靠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

所以,很多小伙伴看到人均国民总收入的数据,纷纷觉得被平均、拖后腿,其实是对比错了,应该是跟人均可支配收入来对比。

资料图。  张云 摄
人均国民总收入9732美元意味着啥?

那么,2018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啥?

根据世界银行标准,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12476美元及以上为高收入国家,4036-12475美元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1026-4035美元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1025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意味着中国可能已经迈过了中等收入陷阱,两只脚步入下一阶段的门槛线、起始点,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可以被扔到海里去了。

7月1日,在夏季达沃斯“中国经济前景”分论坛上,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也表示,中国可能已经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7-02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意味着中国可能已经迈过了中等收入陷阱,两只脚步入下一阶段的门槛线、起始点,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可以被扔到海里去了。 c%uhQ 62  
7月1日,在夏季达沃斯“中国经济前景”分论坛上,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也表示,中国可能已经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9-07-02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9-07-02
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但就比较大规模的经济体而言,仅有日本和韩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换。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万美元。韩国1987年超过3000美元,1995年达到了11469美元,2014年更是达到了28101美元,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日本花了大约12年时间,韩国则用了8年。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9-07-02

专家解析

[backcolor=url(&quot]编辑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不可回避地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那么,“中等收入陷阱”是如何产生的?它有什么表现?我们该如何采取措施避免落入“陷阱”?为此,记者对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中国社科院人口所原所长田雪原、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等三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进行了专访,请他们对上述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

原因

记者:从您的学术研究领域和专业眼光来看,您认为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是什么?刘伟: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从中等收入向中上等收入转变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挑战是什么?即现在流行的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在我看来,“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根本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需求疲软,特别是内需疲软,导致过度依赖外需。二是能源、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这时效率提高如果赶不上成本提高,就会陷入低效益增长,同时,通货膨胀变成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高通胀的同时经济衰退。三是创新力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偏弱。技术创新弱使内需不足,难以发现新的投资机会,难以有创新产业和新产品开发,从而使有效投资的机会不足;制度创新不足使市场化竞争严重迟缓,导致越是稀缺的资源,越不受市场控制。稀缺性资源倘若不是按照效益指标分配,一定会导致效率低下。而大量低效率高增长的泡沫必定酿成社会不公、经济泡沫。这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田雪原:观察国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我们发现,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有着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在走向中等收入经济“起飞”过程中,没有重视和解决快速发展积累起来的贫富两极分化、畸形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经济技术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腐败蔓延、社会动荡加剧等问题。

表现

记者:在您看来,“中等收入陷阱”有什么表现?郑秉文: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诱因很多,如不及时加以解决,极有可能落入以下十大陷阱:一是“转型陷阱”,表现为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失衡、资源环境约束、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协调、农业基础地位薄弱、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等等。二是“拉美陷阱”,表现为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社会矛盾积重难返。三是“福利陷阱”,表现为社会保障制度超过经济发展水平,成为财政和纳税人的包袱。四是“城市化陷阱”,表现为拉美式的“过度城市化”或者我国的“浅度城市化”。五是“资产泡沫陷阱”,表现为房地产等市场的泡沫化,背离经济发展规律。六是“金融陷阱”,表现为金融体系出现问题,拖累整个实体经济。七是“美元陷阱”,表现为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八是“人口陷阱”,表现为劳动适龄人口绝对数量的减少和老年人口数量的激增。九是“捧杀陷阱”,表现为随着经济和社会转型,中国“被要求”承担更多的全球或区域安全责任。十是“民主陷阱”,表现为中国进入“中等偏上收入”行列之后,一些诸如引进西方式民主等不适当的民主诉求的凸显。田雪原:作为人口学研究者,我主要谈谈郑秉文主任刚才说到的“人口陷阱”,尤其是“老龄化陷阱”,因来说,我国人口老龄化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处理不好,会引致以下后果,堕入“陷阱”:一是影响经济增长。我国从2011年开始,人口“盈利”、人口“红利”缓慢减少,2030年以后将转为“人口亏损”、“负债偿还”期,如不加以及时扭转,不利影响将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尤其是延缓经济增长。二是影响劳动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不好,必定影响劳动就业。三是影响消费。我国经济发展消费动力严重不足,相比之下,老年消费更为不足和落后。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老年消费市场快速扩张,这种情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四是影响城市化。当前我国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三八(妇女)六一(儿童)九九(老年人)部队”等问题在农村沉积下来,引发了一系列新情况,必须加以戒备。五是影响养老保障。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人们价值取向的改变,社会供养入不敷出,子女供养危机四伏,老年自养受到严峻挑战,使“碎片化”养老方式陷入困境。

举措

记者:既然“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不可回避,那么我们该如何采取措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刘伟:需求不足、成本提高、创新力不够,这三方面原因不同程度在我国存在,甚至有的还比较突出,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克服这些不利的因素,重中之重就是创新。在经济体制方面,制度创新的核心就是加快市场化竞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秩序,在这个过程当中,民营经济的发展极为重要,因为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市场经济竞争主体培育的重要方面。郑秉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对症下药”。譬如,对于“转型陷阱”,我们应当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重中之重,尽快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扭转投资和消费的失衡关系,克服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继续夯实农业基础,着力化解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对于“城市化陷阱”,我们既要防止拉美式的“过度城市化”,控制大型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又要纠正中国的“浅度城市化”,为农民工提供均一个平等的公共服务,让他们真正“市民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保持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等等。应当看到,尽管面对前所未有的、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中国特有的各种风险挑战和陷阱诱因,但是,“中等偏上收入”发展阶段无疑是中国仍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此,我们要抓住机遇,并未雨绸缪做好各种准备来应对挑战。[6]怎样解决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困境?针对中国经济放缓而产生的中国是否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指出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必然的命运,按照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是经济发展成功的秘方。比较优势的制度前提是市场经济体制与因势利导型政府,比较优势的结果是开放经济和后发优势、宏观稳定、高储蓄和高投资。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失败与中国双轨制成功的原因分析,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对中国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建议:一是深化改革完成向市场体制的转型;二是政府应在产业、技术结构升级中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请注意文明回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