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902阅读
  • 10回复

河北普高课程改革进入实施阶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4-16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在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昨日,河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在河北会堂召开,这也标志着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 +C`vO5\0  
u4=ulgi  
    这次课改重新设置了以学科类课程为主、活动类课程为辅的课程结构。新的高中课程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最上层为学习领域,学习领域下设学科科目,科目下设模块。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构成了新的高中课程的基础结构;课程设置除必修、选修外,还增加了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新课程改变了过去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要进行“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这需要学生走向城市、农村、社区、工厂、部队、科研院所等社会的大课堂。 | ~D~#Nz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9-04-18
河北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意见(二)
河北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意见(二) w$I$xup  
H&ZsMML/%  
二、课程内容 N;,N6&veK/  
9VTE?,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2个部分,共6个模块,每个模块36个学时、2个学分。课程各模块之间的关系结构如下图: ==7=1QfP  
[;INVUwG^  
v[ y|E;B  
(一)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 l]e7  
l>>, ~  
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是全体高中学生共同学习的基础内容,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本模块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由4个主题组成,结构如下: b WZ X  
Y2p~chx9  
g!;Hv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5;3c%  
2ld0w=?+eu  
(二)选修模块 ^UpwVKdP  
~hA;ji|I  
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f['pHR%l2$  
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针对原来有基础的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它由3个主题组成,结构如下: L@5g#mSl  
u"r1RG'  
K* 0]*am|v  
P\|i<Ds_M  
[Hp"a^~r|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能从实际需求(问题)出发,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构建相应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过程中采用的思想和方法,掌握常用的算法,建构问题与算法之间的关系,归纳算法思想与程序设计方法的一般规律。 {7q +3f <  
myY@Wp  
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 Riz!HtyR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改善人机交互效果、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促进合作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修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是针对多媒体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而设置的,它由3个主题组成,结构如下: B7qiC X}pD  
@)wNINvD  
~{O@tt)F  
Rh#TR"  
<wt9K2,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认识多媒体技术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会对不同来源的媒体素材进行甄别和选择;初步了解多媒体信息采集、加工原理,掌握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交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初步具备根据主题表达的要求,规划、设计与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能力。 kIUb`b>B  
R_DZJV O  
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 j]_"MMwk$<  
选修模块“网络技术应用”以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因特网应用基础、网站设计制作的基本技术为主要内容,由3个主题组成,结构如下: MU&P+Wr  
O/Wc@Ln  
(hX}O>  
v:] AS:  
)%5T*}j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掌握网站设计、制作的基本技术与评价方法;体验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让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培养信息意识、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wY bcH  
e_pyjaY!s  
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 A|U_$!cLZ  
数据管理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选修模块“数据管理技术”是针对数据管理技术应用而设置的,它由3个主题组成,结构如下: Ax+q/nvnb  
#6<9FY#  
?_c*(2i&^  
bQM_rqjJGw  
|2~fOyA+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数据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学会使用大型专业数据库,初步学会使用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处理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Aa/lKiiz  
AU +2'  
选修5:人工智能初步 s8N\cOd#i  
人工智能技术是当前信息技术应用发展的热点之一。与一般的信息处理技术相比,人工智能技术在求解策略和处理手段上具有独到之处。选修模块“人工智能初步”从适应于高中学生知识的角度入手,引入人工智能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摩或实际操作,体验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专家系统、问题求解”等方面的典型应用;初步掌握知识的分类及知识表达的基本方法,了解人工智能语言的相关概念;感受使用“专家系统”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本模块由3个主题组成,结构如下: w,FOq?j^k  
D Psf]  
M%2 F7 FY  
X[c8P7  
(Sg52zv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能描述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会使用一种人工智能语言解决简单问题,把握其基本特点;能利用简易的专家系统外壳开发简单的专家系统;知道人工智能对人类学习、生活的影响;通过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丰富魅力,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前景的向往和对未来生活的追求。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04-17
改革不赖 很好 支持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04-17
换汤不换药。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4-17
胡主席不是说“不折腾了吗”怎么教育部还在胡折腾,他们怎么真敢和胡总书记对着干。教育改革多少年了,改得从小学到中学孩子们要背弟子规,改得高中里那么多大学下放课程,改得学生们厌学逃学,改的教师们无所适从。改革是好事也不能借改革的名义胡折腾啊,要知道教育改革不是闹着玩的,要慎之又慎,弄不好要耽误几代人的。这几年教育怎么改得这么勤?不能弄清楚了、想明白了、计划好了再改吗?改好了就坚持时间长点!河北省经济不行就这种露风头的事跟得邪紧。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4-17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4-17
为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进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特制定《河北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T.[ ~  
-X Bh\w  
一、课程目标 1z$;>+g<  
"S^;X @#v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rBkf@  
>ea<6&!Ee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6Kl3Y  
s0.yPA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因此,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pP)0 l  
o_EXbS]C  
(一)知识与技能 z8mR< q%`  
X{ZBS^M  
1. 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 dVo[m;  
gNzQ"W=  
2. 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vu  YH+  
ZV_Z)<  
(二)过程与方法 iR(A ^  
D C mNxN  
3. 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ID5?x8o#k  
L$@^EENS  
4. 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7Z"mVh}  
![:S~x1  
5. 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uyxU>yHV<g  
=[?2'riI  
6. 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ho@f}4jhQ3  
:j vx-jQ  
7. 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 ZQnJTS+Rd  
2 ,;+)  
8.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d,non6v  
7^Jszd:c08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0u6nGkh  
_4rb7"b1  
9.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FcsEv {#U  
mhp5}  
10. 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Sy'/%[+goJ  
aM3%Mx?w  
11. 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iH( K[F /  
=2)5_/9au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相互孤立的活动分别培养,应该实现三个目标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共同达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任务。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09-04-17
具体点 改革后学校 老师 学生们有什么变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内容复代表了您的品质,文明回复,做文明辛集人。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