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历史上的自然灾害 %FA@)?~
唐·大历十二年(777) gR gog*z
12月,恒州(今正定)、定州大地震。三日后才停止。束鹿县、宁晋县地裂数丈,沙石随水从地下冒出,房屋倒塌,压死数百人。 BGWAh2w6
T0e<Slo~C
南宋·咸淳三年(1267) fC<m^%*zgA
束鹿县大旱。 l[Z)@bC1
T[uDZYx
元·元贞二年(1296) Zk`#VH
束鹿县大水成灾。 O.+9,4A(
v[ ,Src
元·大德十一年(1307) $RO$}!
赵州、束鹿、隆平等州县大水。 X[hM8G
M7dU@ Ag
明 w G!u+
永乐四年(1406) i@$*Csj\9*
束鹿县大旱。 b-<HXn_Fd
景泰六年(1455) _"N\b%CkO
束鹿县大风拔树,降冰雹大如鸡蛋。 d ,F5:w&
!`wW_W
隆庆三年(1569) #@//7Bf%
滹沱河泛滥,县城(今旧城镇)城墙倒塌。 P%>?[9!Nt
~L?nq@DL
万历三十四年(1606) v,1F--v
大雨,滹沱河泛滥,午夜大水入束鹿县城(今旧城镇),深数尺,官衙民舍多塌坏。 QZYU0;
VF
$|<m9CW
天启二年(1622) *Xr$/N
农历六月二十三日,滹沱河自晋县涅盘村决口中,淹没束鹿县城(今旧城镇)的官署、庐舍。县治迁出新城。 >S#ul?
天启六年(1626) zK5bO
=0j
六月初五丑时,地震有声,鸡犬皆鸣。七月,大水,毁伤庄稼。 (4+1lOd
.{so
崇祯十二、十三年(1639、1640) a39h P*
饥馑相接,糠(米比)不给,草籽树坡均吃光,人相食。 1mW %
十三年(1640)年冬,城西张家庄以东地袭一缝,南北长约三十余丈,阔尺许,以绳测之,莫竟其底。 \ V%_hl
>P(`MSc
清 's%q
顺治三年(1646) FjKq%.=#
七月初一日,飞蝗自南来,铺天盖地,黑黄如烟。张岔口(今东张口中)、田家庄、南贤丘、北贤丘等村,铺地一层,猬集林树,有些树枝被压折。 CEt
R[Cu
顺治五年(1648) (xT*LF+
滹沱河涨发,自晋州寨子村总河口入境,四处漫溢,束鹿县南部村庄淹没甚多。 ;=;JfNnbm
顺治六年(1649) VXKT\9g3A
八月,黑色蝗蚋,自北往南来,东西可千余里,缘屋过壁,有如水流,南至黄河,结聚如斗大,浮水而过。 ,0?!ov|
顺治十五年(1658) Re[:qLa]
正月初二日(立春日),地震有声。二月初七巳时(9—11点),天空昏暗,雷电交作,一会儿下起大雪。 `/:cfP\
康熙六年(1667) Q:o7G|C
六月,蝗虫自西来,群飞障天,落地一层,禾苗皆被吃光。 Ot9V< D6h
康熙八年(1669) ;#QhQx
五月十二日未时,冰雹自西北方向来,大如鸡蛋。北营、东营、贾百户、枣营、寺上等村,有的屋瓦被砸碎。受灾面积宽约十余里。 f(:1yl\a
九月二十一日,冰雹自西北方向来,厚二寸余,有的冰雹大如枣。丫河营、等报等村皆受灾。 &O1v,$}'
康熙五十二年(1713) 3N4.$#>#9@
滹沱河水泛滥决口,洪水自晋州庄头村入境,经东张口中、八里庄、田家庄、旧寨东行,绕县城(今新城镇)东出境入深州。淹没北至窦家庄,西至倾、南智丘、石干,东至杜科等许多村庄。 (FVX57
乾隆二十六年(1761) R
UXCq`)"<
夏,大雨,滹沱河水涨发,束鹿县南部被淹。 * gqSWQ
咸丰三年(1853) +x1/-J8_sg
滹沱河泛滥,淹束鹿县南北二三十里,辛集镇、新城镇北头,均被淹。 Pv){sYUh
同治十年(1871) 0|Ucd
七月二十九日,滹沱河水暴涨,南至南位伯,北至磁河,两河相连,南北七八十里,平地水深六尺余,各村房屋倒塌。天津船开八束鹿县境内。 j}WByaZ&
光绪二年(1876) $99R| ^
束鹿、宁晋县连年酷旱,赤地百里,百姓流离失所。 i/qTFQst
_
光绪六年(1880) ?d-70pm
大旱,束鹿人民遭受特大饥荒,流离失所,不计其数。 JOfV]eCL
光绪二十八年(1902) JLm
@Ag
全县瘟疫流行,死伤甚众。 kW-81
是年8月,降大冰雹,果品击落殆尽。 "4 k-dj
FC>d_=V
?]!vRm
Z;
中华民国 #gv4
民国6年(1917) ^Kq|ID
AP
8月27日《晨钟报》,束鹿县“大水成灾,平地水深3尺,稼禾尽被浸腐,人民化为鱼鳖。” {NQoS"
民国8年(1920) ^eh/HnJs
8月28日《益世报》载,束鹿县“春夏大旱,寸草不收,树为之枯,叶为之干。秋季,霍乱病流行,饥病交加,死人不计其数。” 49h0^;xlo:
民国32年(1943) {d!Y3+I%G
春,由于1942年日军进行“五一”大扫荡,烧杀抢掠,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遇到严重困难,1943年6月3日前又滴雨未落,战争加干旱,因而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灾荒。广大群众靠吃(米比)子,花生皮,高梁秸、棉籽皮、树皮、草根充饥,许多人浮肿,病饿致死。许多人外出逃荒。 ef]B9J~h
夏秋之交,发生罕见蝗虫灾害,整片整片的庄稼很快被吃光。 IgX4.]W5
x>3@R0A1:
中华人民共和国 A
t9X]t
1951年 ?U9 /fl
8月16日,本县6个区的42个村蔓延了蝗蝻,被害庄稼约43000亩。 }T(z4P3
1952年 q-&P=Yk
6月以来,全县大部区村天旱无雨,受灾240村,受灾面积58.7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50.5%。 G\~^&BAC
6?gi_3g
*xH\)|3,
1953年 RU_L<Lpi
8月以来,阴雨连绵,2万多间房屋倒塌,13人死亡。 oY3>UZ5\
1959——1961年 &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