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乡人都为束鹿县(今辛集市)无山无水感到惋惜。其实,我们这里在清同治十年(1871)以前曾是水乡泽国。 @L-3&~=
黄河曾从我们这里流过。公元前2303年,黄河(禹称“大河”)流经魏县、曲周、巨鹿、新河、束鹿、深县、献县,在沧州入海。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河徙,黄河之害去。” s=+,F<;x.U
我们的脚下踏的是大陆泽。河北省地理研究所《关于河北平原黑龙港地区古河道图》表明,在衡水、冀州、南宫、新河、巨鹿、任县、隆尧、宁晋、辛集一带确有一个很大的古湖泊遗迹,古湖长约67公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陆泽。宋大观二年(1108年)黄河决口,大陆泽淤塞,水汇入宁晋泊。到明代中期,分成“南泊”和“北泊”。“南泊”仍叫大陆泽,“北泊”仍叫“宁晋泊”, D{{ME8
漳河、滏阳河、滹沱河曾肆虐在束鹿大地。据《水经注》记载,浊漳水经西梁县(在束鹿县旧城南)故城东。《地理志》曰:大白渠东南至下曲阳入斯洨者也。东分为二水,枝津右出焉,东南流,谓之百尺沟(百尺口、小河口、百尺口桥三村原属束鹿,1946年划归宁晋县)。又东南经贳(在束鹿县旧城西南)城西。斯洨水自枝津,东经贳城北,又东,积而为陂,谓之阳縻渊。白渠枝水又东经贳县,入斯洨水。斯洨水又东,经西梁城南,又东北,经乐信县(在束鹿县旧城东南)故城南。又东入衡水。又东北过下博县之西。衡水又北,经鄡县(在束鹿县旧城东南)故城东。由此可以看出,那时我们的家乡大地上,河水绕城,渊薮遍布, a JC,
漳河在清康熙年间徙出束鹿县境,移往东南,绝了漳河水患。滏阳河也在束鹿境外接纳滹沱河的洪水。 9N [PZD
滹沱河在束鹿没有固定的水道,上游晋州在什么地方决口,就会就近沿低洼地顺流而下。因此,曾长期大面积危害束鹿人民。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好多村还都能看到滹沱河的遗迹,诸如河洼、沙洼、沙滩、沙岗、大埝、濠沟的俗名比比皆是。 {5=Iu\e
唐、宋、金、元时,滹沱河故道一条在位伯一带,一条在试炮营以东。明朝初年,滹沱河南徙,由晋州经宁晋直接入泊。洪武年间,滹沱河又流入束鹿境内,从和睦井南部流向深州傅家池(护驾池)。永乐 四年(1406),滹沱河北徙,从安平县的刘村东流至武强界。成化年间,从晋州紫城口南流入宁晋泊,此后,数十年不再流经束鹿。正德十四年(1519),紫城口淤塞,水涨出河道,一股仍沿旧道入泊,一股东流进入束鹿,把丫河也淹没了。河水冲破西北堤灌入县城旧城内。正德十六年(1521)秋 ,滹沱河再淹旧城,城内水深一丈多。穷人们争逃至外县,富人则编制木筏,在上面食宿。以前滹沱河故道在旧城南三十里处,自此徙至旧城北 ,经深州入武强。 隆庆二年(1568),滹沱河水曾淹没旧城。平地水深一丈多。万历三十五年(1607),漳水、滹沱河同时泛滥。四十四年(1616),从天宫村流向深州境。 L.uX
天启二年(1622)六月二十三日,水从晋州涅盘村决口,经南位伯、北小陈、大过、军齐、等报田家庄,冲破南岸,将旧城淹没一空,彻底毁坏。大水又北行河庄、吕彩、天宫营、双井(今划归深州)流入深州的张村。清康熙十年(1671)时,仍可见东西走向的大河身一道,但是无水,是为明时故道。 x}W,B,q
清顺治二年(1645),滹沱河水从晋州涅盘村旧口冲入束鹿,但改道由大冯、小冯、枣营、王山口、杜河庄、北里厢、清官店、孟家庄,流入安平县角丘村。顺治十二年(1655),滹沱河水从晋州寨子村决口,流入束鹿境内的百尺口桥(今划归宁晋县),归入清水河。 Qw ukhD7
康熙五年(1666),滹沱河水危害最烈。滹沱河水仍由晋州寨子村决入,分五路泛滥:1、由彭六左、刘家庄、西曹家庄、车城(今分为大、小车城)、耿家庄、耿虔寺、瓦窑头(今分为南、北瓦)、邢家庄、郭西、四七营、大里寺、孟家庄、曹家庄(今东曹家庄),经冀县堤北村归入清水河。2、由倾井村的岔河流入陈家庄(今东、西陈家庄)、南棚、南智丘、北智丘、杨家庄、曹家庄、东营、恒丘,经深州县境狼窝经清水河入漳河。3、由张岔口(今东张口)岔河流入木丘、孟观、西城、寺上、枣营、北营、辛村、贾百户、大营、聂家庄,经深州孤城村经清水河归入漳河。4、由刘家庄岔河流入汉口、韩林庄,经冀县赵家庄归入清水河。5、由枣营岔河流入三间房、赵古营、马庄、木店,经深州县境土路口经清水河归入漳河。这次水患,水淹八村:小王村、新兴路、西花里庄、东花里庄、三树村、倪家庄、温朗口、张光村。 %\
i 7
康熙三十一年(1692),自晋州胡士庄入境,经彭六佐、刘家庄、新兴路、车城、耿虔寺东北,又南经(南北)智丘、邢家庄、郭西东南行,入冀州境。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