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4月15日电(记者白林)65岁的王小俊是河北省辛集市王下村的一位普通农民,她坚持“一手握锄头、一手持画笔”,把对乡村生活的体味和憧憬用简单线条表现得淋漓尽致。 [<`+9R
Aa Ma9hvT!
在王小俊的笔下,大到春耕秋收、婚丧嫁娶,小到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域风情。“因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我要用画笔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让后人了解我们现在的生活。” b7,qzh
.)GVb<w
作为辛集农民画的代表人物之一,王小俊20年来创作近千幅农民画,也见证了辛集农民画由盛而衰的过程。 ' FK"-)s
>mV""?r]
辛集农民画历史悠久,和王小俊一样,辛集曾有几百人在画农民画,画作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上世纪80年代,辛集农民画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后,应邀到美国、法国、德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Wm,,OioK
SeTU`WLEm
“之前从没想过咱一个农村妇女能走进美国大使馆,在那么多外国友人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还能听到赞扬声。”王小俊指着一张她80年代在美驻华使馆现场作画的照片说,“你看,我旁边站着的是参赞夫人。” fE:2MW!)*
#RD%GLY
辛集市文化馆馆长丁占法说,当时一幅辛集农民画能卖到500美元。改革开放后,辛集农民创作热情高涨,形成一支庞大的农民画群体,建立起多个画社,“王下女农民画社”便是其中之一,而王小俊就是画社一员。 [5 V
;'Q{ ywr
辛集农民画曾多次在文化部、中国美协等单位主办的全国农民画展览中获奖,被誉为“画坛中的一股清泉”。河北省辛集市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然而,辛集农民画这一曾经满载辉煌与荣誉的民间艺术,如今日渐萧条,风光不再。 z7_./ksQ
(j/O=$mJ
“现在画农民画还不如出去卖两筐菜,没有了利润,老艺人基本上不画了,而且农民画现在也没有什么突破。”丁占法说,“现在真正在创作、画画的就有两个人,一个是耿占雄,一个是王小俊,两位都是年近七旬的老人。” jl@8pO$
p4Y9$(X
丁占法说,市场把辛集农民画队伍给冲散了,王下女农民画社活跃的近十年间,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销路也非常好。但是随着人们对农村生活认识渠道的逐渐增多,农民画逐渐失去了其吸引力。 <>:kAT,sP
,-"]IR!,w
丁占法表示,不仅是辛集农民画,事实上,中国的农民画普遍面临这样的现状。 pqr"x2=.
}* t~&l0
为了摆脱困境,扩大农民画的影响力,丁占法曾多次找相关部门,希望申请在辛集举办一次农民画展,邀请各界人士前来参观,但都没能如愿。 5a
~1RL
cs5Xd
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辛集农民画2006年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却没有得到相关扶持资金。此外,20多年来,辛集农民画没有举办过大的展览,以前创下的品牌也逐渐失去光环,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学习农民画了。 I|5OCTu
p~b$+8#+
“我们必须提高创新能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毕竟人们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了。如果能重拾品牌、打开销路,农民画家们最好把其一部分作品放在博物馆展出,回归公益,让这一扎根泥土的民间艺术散发芬芳。”王小俊说。 onlyvH4
w '"7~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