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5799阅读
  • 1回复

七夕节快乐!七夕由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8-13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S #&HB  
xWn.vSos  
形成缘由 @5Ril9J[b  
  七夕节的形成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它最早可以渊源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如《诗经·大东》:“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还有明代罗颀《物源》曰:“楚怀王初置七夕。”不过那时候的七夕,是祭祀牵牛星、织女星,并无后面的故事。直到汉代,其细节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并且正式成为属于妇女的节日。如东汉应劭撰的《风俗通》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侨。”又如《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 : bT*cgD{  
Mz+|~'R  
单身女性节 8r)eiERv  
rm(<?w%'?  
  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还是一个提倡男女相亲的节日? g|e^}voRM  
`H ^Nc\P#  
  民俗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七夕节首先是单身女子的节日。 `=b*g24z[N  
DQH _@-q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赵魁夫认为,中国古代,七夕节应该是单身女子最快乐的一天,即使是春节,不少女子都未必可以穿着新衣服去串门,家中一般使唤男子走亲访友,只有在七夕节,古代的单身女子可以着盛装,大大方方地走出去与姐妹们聚会、玩耍。 NZ9`8&93  
:#c?`>uV  
  “七夕节最早是在西汉的宫廷里执行的,后来流散到民间。”赵魁夫说,在西汉宫廷,宫女们不可能被提倡任意恋爱,所以七夕节最早的内涵主要是乞巧,表彰女子巧慧,女人们在这一天展示刺绣、针线等手艺绝活。 J'^BxN&  
W{ @lt}  
  赵魁夫告诉记者,七夕节流传到民间以后,被加入了诸如爱情、家庭美满等愿望,甚至还加上了提倡读书、写文章的内涵,比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就提到七月七日人人晒书的片段。尽管七夕节各地风俗不同,从古至今一直没有变的就是以“乞求女子巧慧”为主。 SM! [ yC  
S 1E2E3  
  从这个角度出发,赵魁夫认为,七夕节与西方的情人节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古代绝对不允许妇女和丈夫之外的情人有暧昧之情,这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不可能放到台面上来讲。”赵魁夫说,因此有一种说法是,七夕节只应该是未婚女子的节日,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意思。 F)5QpDmqb  
3 +BPqhzf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博士储冬爱也认为,七夕节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未婚女性的节日”。在近代,珠三角地区确实存在着一批“单身女性”,而她们也确实是乞巧节的主体。但是,这批单身女性的性质有两种,一种是结婚之后不满安排的婚姻而回到娘家居住,并终生“不落夫家”;另一种则是所谓的“自梳女”,这类女性一般是在十五六岁适婚时却不满封建包办婚姻,而对外宣告终生不嫁,并从此搬入“姑婆屋”居住。这些女性是近代珠三角独有的一个群体,她们反抗封建婚姻,用自身的行动来追求独立自主的婚姻。 1H-R-NNJ:  
qmO Gsj`#  
RYS]b[-xZz  
历史文化 8p>%}LX/  
JB''Ujyi  
  《诗经·小雅》中有一首诗: htlsU*x  
9v 0.]  
  “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鞙鞙佩璲,不认其长。 ,N <;!6e  
=5I1[p;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 ~$!eB/6ty  
6DR@$fpt  
  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 241YJ  
_(J- MCY\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救天毕,载施之行。” SU2 (XP]5  
Pw hs`YGMF  
  大意是说天上的织女星,坐在织布机旁,无心织绢,却一心一意地想着银河对岸的牵牛星,而为之眷念不已。可见在西周时代,就有了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想像与传说。 (al7/EhY  
R 5bt~U  
  《史记·天官书》和《汉书·天文志》中,也都有牵牛、织女双星的记载。晋代宗怀的《荆楚岁时记》里,说织女是天帝的外孙女,七月七日夜晚与牵牛在银河相会,已经为这个恋爱的故事勾勒出一个鲜明的轮廓。 fZxZ):7i  
G-bG}9vc]  
  到了南北朝时,任眆在《述异记》中记载:“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纴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Nki18ud#  
?2_u/x  
  这项记载准确他讲是从“古诗十九首”中获得灵感,其中的一首描写《迢迢牵牛星》: iN+p>3w^l  
7:{4'Wr@6|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 mcS/-DaN?  
:14O=C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U|-4*l9Ed  
  U7tT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eqUEdC  
w&`gx6?-na  
  这首诗比起《诗经》中的那首,更描绘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对有情人,两地相思,愁昔满怀的悲凉况味。 #B)/d?aa'  
q;tsA"l  
  此外,干宝的《搜神记》中把天上的牛郎与织女双星,说成是汉代孝子董永夫妇的故事。南朝时吴均的《续齐谐记》里记载:“桂阳成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暂诣牛郎。’至今云:‘织女嫁牛郎也’。” m{(D*Vuqd  
( fm\kV  
  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 ldanM>5  
= J).(E89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sPu*8D40a  
tG{e(  
  记述唐玄宗与杨玉环,以牛郎织女为例,共誓白头之约。 G\Toi98d*  
 6<sB   
  北宋秦观专门写过一首《鹊桥仙》: fcD$km  
k$k (g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u%VO'}Gz  
qV9`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f![x7D$  
`S{< $:D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f(?>z!n0  
burEo.=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z`>a,X  
q,$UKg#i  
  总之,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素材的诗词、戏曲,不胜枚举。 ^?&Jq_oU  
zUIh8cAoE  
  综上所述,可以推断牛郎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大约是发生在西周时代,当时的奴隶社会,等级十分严苛,这个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声与饱受压抑的写照,托言天上双星,也就是人间的实情。 :]=Y1*L\)  
Z UAWSJ,s  
  传说虽是如此,但这个故事为什么会发生在农历七月七日呢?其实观察织女星与牛郎星(牵牛),是可以让古人了解到“秋天到来”的方法。 )|uPCZdLZ  
sB-c'`,w`  
  在《夏小正》的古农事历中有记载:“七月,……初昏,织女正东向。”在当时的七月黄昏,织女星正好升上一年中的最高点,也在人们的头顶上清晰可见。而织女星旁两颗较暗的星星位置,正好形成一个朝东方开口的样子,朝东方望去,正好可见牛郎星。再加初秋七月的秋雨,会衍生出这样的爱情传说,也不是无法理解的。 qJ#?= ITE  
0ydAdgD  
  织女星名称的由来,可以从《诗经·豳风·七月》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来推敲得知,由于九月是气候较为凉爽的晚秋,也是穿着寒衣的时节。九月授衣,则必须八月裁制,七月当然就是织妇们织布的时间。 c<DsCzX  
eey <:n/Z  
  牛郎星名为牵牛,则有着“牺牲”的意思。《史记·天官书》:“牵牛为牺牲”,此指在祭典上宰杀的牛、羊之牲畜。古代在六月夏秋交接之时,正好是草木丰茂,用以贡献牧草给牲畜的时节;到八月则依据牲畜体格,观察哪些适合用以祭祀;九月则宰杀牲畜用以祭拜神明。《礼记·月令》称八月为“循行牺牲”,而此时织女星正好往西滑落,而牛郎星则升上天顶,宛若在追逐织女星般。 X \X  
pk: ruf`)  
  因此七夕时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背后应该有着配合时令与天文景象的源由。 JS}W4 N  
8y~ Jn~t  
/M v\~vg$1  
节日习俗 \QHe0?6  
u)R>ozER  
  由于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会结彩楼,预备黄铜制成的细针(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穿进了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不过,古人乞巧不独七夕,正月及八九月都可以乞巧,只有宋以后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时期,七夕乞巧节变得很隆重,有专门卖乞巧饰品的市场,称作乞巧市。 E' JVf%)  
2frJSV?  
  《荆楚岁时记》记载古代女子在七夕夜的“闺中秘戏”,“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子是指一种小型蜘蛛。《东京梦华录》则说:“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杜甫在《牵牛织女》诗中曾提及这种风俗:“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刘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zrRt0}?xl  
)'DFDrY  
  到了现代,七夕节又被人们正式地称为“爱情节”。许多商家和民众称之为“中国情人节”,但由于“情人”一词可能产生的歧义,以及七夕传统习俗中并没有情侣约会的内容,因此民俗专家认为称为“情人节”不适当,而应称“爱情节”。在中国大陆,七夕节被商家作为商业促销的一大良机,而传统习俗则呈现失落,人们对七夕的热情比不上西洋舶来品“情人节”。台湾和香港也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七夕节情况堪忧,比不上日本的节日氛围。 I)_072^O  
 L~I<y;x  
穿针乞巧 ZRD* ^9)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PQg>Pa85  
CHN!o9f  
喜蛛应巧 3=T<c?[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G/2@  Mn-  
=lr*zeHLC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m*CIbkDsZ  
hLYSYMUb  
投针验巧 VGWqy4m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Uu>YE0/)  
,'={/)c<  
种生求子  f==o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h5&\4r=  
[$8*(d"F'  
为牛庆生 $-M1<?5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 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Q:>;d-D|1  
nU)}!` E  
晒书晒衣 zP rT0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NTs< ;ED  
7ABHgw~?8r  
供奉“磨喝乐” }1z= C<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8[(c'rl|)|  
<)?H98S  
拜织女 UFouIS#L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X[h=UlF  
2s?j5 Sd  
拜魁星 h8u(lIRHQ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nm#aA%,  
6"-LGK:  
  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莫笑腰枝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aE1h0`OT  
hSp[BsF`,  
  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yY[[)  
[3t N-aj [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 杀了。岂料竟被鳖鱼 nH NMoA  
Drk9F"J   
  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Ny\iRU)fN  
mr E^D|  
吃巧果  ItC*[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KplbU0iC  
57v[b-SK  
  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 TjgX' j  
IOvYvFUUJ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历史上各朝代则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设汤饼。唐朝的节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进斫饼,并订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金若干,以备宴席之用,称为“晒书会”。七夕同时也是适宜配药的日子。据说一种以松柏为药材的秘方,这种神奇的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调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长十年的寿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还有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等,均号称为长生不老的仙药。比较实用的药方有晒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试过的人才知道了。如今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七夕这一天,人们还会用面粉制作各种小型物品,放到油锅里煎炸后称“巧果”。晚上还会在打扫干净的庭院里,摆上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家中亲友围坐在一起。 4kxy7] W  
htMsS4^Kvd  
:NA cad  
各地习俗 y !47!Dn  
<kPU*P,  
江南 ;T-i+_  
  江南的刺绣女孩会在夜晚月光下,将一根绣花针轻轻放到一碗水面上,借助水的表面张力将针托浮,在月光照射下,针周围会出现水波纹,哪一个波纹最复杂,就会绣出最好的作品,有时针上穿有红丝,也是向七仙女“乞巧”。唐代诗人林杰的诗《乞巧》说:“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wF]R  
o@EV>4e y  
西南 j05ahquI  
  染指甲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年轻姑娘们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这样可以年轻美丽,对未婚女子而言还意味着找到如意郎君。 @UkcvhH  
im*QaO%a4  
胶东 e0(loWq]  
  胶东地区则多在七夕拜七神姐。妇女们穿上新装,欢聚一堂、盟结七姐妹;少女们则制作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的饼馍食品,称巧饼,用来祭祀织女。 ]$y"|xqR  
_ nS';48  
广东 >F Z6\  
  在广东,人们六月便开始准备,把稻谷、麦粒、绿豆等浸在瓷碗里等待发芽。临近七夕便扎糊起一座鹊桥,还会制作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七夕之夜,人们在厅堂中摆放八仙桌,摆上各种精彩纷呈的花果制品和女红巧物。 }Jh!B|  
0pBlmPafY  
闽南 <*2.B~  
  在闽南,当地人把织女称为“七娘妈”,是保护孩子平安的神。闽南的习俗在七夕这天吃石榴和使君子煮蛋、肉,以及红糖糯米饭以驱虫防瘟疫。 j=PQoEtU'<  
ehO F@IA_  
香港 q,Q MvUK:  
  现时在香港,仍然有不少家庭保留过往的传统习俗,于七姐诞当日到纸扎店购买“七姐衣”,于当晚用来拜祭七姐。而过往日子的妇女,亦有在拜祭之时利用小蜘蛛、豌豆或绿豆等物品,祈求七姐暗示能否传得手艺。 D3;^!ln]D  
T/)$}#w0i  
  在坪洲及西贡,分别有两间七姐庙,坪洲的七姐庙名为仙姊庙,每年七月初六仍有不少善信前往拜七姐。 < LzN/I aJ  
] bhzB  
台湾 r_FW)Fu^  
  七月七也是“七娘妈”的诞辰,七娘妈是儿童的保护神,床母是幼儿的保护神,台湾人有拜“床母”的习俗,有幼儿的家庭便在这晚祭拜床母,还会焚烧纸钱“四方金”(或“刈金”)和“床母衣”。除了在台南、鹿港还保有做十六岁成年礼,传统七夕民俗活动在台湾已日渐式微,但在庙方宣传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近年有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七夕民俗活动。 5 (2g*I  
9]1-J5iO  
  现今七夕大多被商人炒作,变成商业化的七夕情人节,汽车旅馆成为约会的热门去处。 I;uZ/cZ|/  
wb"Jj  
日本 e>uV8!u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便把农历七月初七改为公历七月七日庆祝。阴历的七月七日被称为“旧七夕”。 8kH'ai  
&tLg}7?iB  
朝鲜半岛 -58r* [=8  
  朝鲜时代的风俗是孩子们以牛郎和织女为素材作诗,另外亦有向北斗七星祈求长寿与幸福。 $M$oNOT}Y  
}I; =IYrN  
T 7Lk4cU  
阳历日期 aNv6 "  
9n |H%AC  
  2006-07-31 }Jjq ]lW  
xqmJPbA  
  2007-08-19 K )KE0/ n  
%}+j4n  
  2008-08-07 x%vt$dy*8  
Y\dK- M{$  
  2009-08-26 b0m1O.&I_  
\>23_d0  
  2010-08-16 3ZC to[Y  
^p|@{4f]  
  2011-08-06 _GI [SzD  
P ,xayy  
  2012-08-23 VqVP5nT'=  
h"#^0$f  
  2013-08-13 h9>~?1$lz  
0Q]x[;!k  
  2014-08-02 HEht^ /pJ  
|1-0x%@[;  
  2015-08-20 Fm*n>^P@Y  
kS/Zb3  
  2016-08-09 7:mM`0g!  
ULjW589 zb  
  2017-08-28 ib/&8)Y+J  
B%^B_s  
  2018-08-17 Gv?3}8Wp  
<4rF3 aB-  
  2019-08-07 d3 fE[/oU  
;G;vpl  
  2020-08-25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8-13
相关诗词 Ct$e`H!;  
M!!W>A@T[g  
  迢迢牵牛星 (梁)萧统 rguC#Xt!4  
DH)@8)C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S[X bb=n  
s-o0N{b?#'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NnrX64|0  
}"Hf/{E$_"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jP@H$$-=wH  
C1)TEkc"C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ylmf^G@JC  
A;Xn#t ,(K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E"pq ZP =  
 p&:R SO  
  七夕(唐)权德舆 \qNj?;B  
+ :iNoDz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F6i5128{  
:HMnU37m W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l')?w]|  
A5!f#  
  七夕(唐)徐凝 kX+y2v(2++  
/3'-+bp^=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w KXKc\r  
uDQ d48>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KosAc'/ M  
uJF,:}qA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Z3~$"V*ZB{  
HMrS::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Tx`;y|  
42ttmN1F  
  ——这首诗传说是唐朝的一个六岁的小孩,林杰写的,在一些地方广为传诵,七夕望月之时往往吟哦。 iNd 8M V  
z)]_(zZ^  
  鹊桥仙(宋)秦观 }y x'U 3  
+\\,FO_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0K@s_ C=n#  
[=S@lURzm@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P]j{JL/g&  
o-GlBXI;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M:Xswwq  
?P0$n 7,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iN<&  
F2!_Z=  
  七夕词(唐)崔颢 pRPz1J$58  
yZUB8erb.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g[q1P:I@W  
1ncY"S/VO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x)THeH@  
%]r@vjeyd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M=`F $  
6$ 9n_AS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FUvZMA$  
oizD: |  
  七夕(唐)白居易 `fY~Lv{4d_  
)/Ee#)z*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psgXJe$  
?9OiF-:n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6@ ToPbj4  
0Evmq3,9  
  七夕(宋)杨璞 1i$9x$4~E  
{-7];e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qZ6P(5X  
+>44'M^Z|(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w[~$.FM/  
T% Kj >-  
  七夕(唐)曹松 v&xk?F?WU,  
@m1vB!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Nyow:7p  
.!l#z|/x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cqRIi~`  
\_De( p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N[~+"  
QVb @/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2}b1PMpZG  
6EGh8H f  
  七夕(唐)崔国辅 >m44U 9   
zw7=:<z=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uL)*o_#  
;]KGRT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q 1Rk'k4+  
b H?dyS6Bx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wER&/v"  
 #RbPNVs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8QXxRD;0:  
'7u#uL,pa1  
  七夕(唐)崔涂 UfOF's_'<  
[-{L@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B9>3xxp(by  
F?T3fINR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aVM@^n  
azS"*#r6}  
  七夕(唐)窦常 K /g\x0  
0p*(<8D}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 @m<{DX)  
dfO@Yo-?*'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kJZBQ<^  
A_CE pG]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HZkC3$  
2oGl"3/p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Ac^}wXp  
vd9l1"S  
  秋夕(唐)杜牧 f,)[f M4  
`~(KbH=]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l {\~I  
;rV0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x\*`i)su  
do+HPnfDzU  
  七夕(唐)杜牧 Hh$x8ADf  
tceQn ^|<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g$EjIHb  
5m=3{lBi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9fzbR~s  
,l.O @  
  七夕(唐)杜审言 5d*k[fZ  
]+ XgH #I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Y \& 4`v'  
6AUXYbK,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Uj(,6K8W  
XB50>?? NE  
  七夕赋咏成篇(唐)何仲宣 R`:Y&)c_$  
iVFHr<zk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uWx<aD B  
iNT1lk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UpN:F  
IT'~.!o7/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l" @:_*  
bJx{mq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N$6Rg1  
Nye Ga  
  七夕(唐)李贺 6} K|eUak/  
%h4pIA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WG1Uv PK  
.px*.e s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600-e;p  
m!$"-nh9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BN|+2D+S  
K0g<11}(Yg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T99p+O  
HulN84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唐)李峤 I} kx;!*b  
Hhx<k{B@7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oz(<e  
.%M=dL>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D ( <_1  
H9x xId?3u  
  同赋山居七夕(唐)李峤 u/h Ff3  
I,_wt+O&j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b iBm  
?Q]&d!U Cs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rPv+eM" >  
zq8 z#FN  
  七夕歌(唐)刘言史 #hH"g  
Q*^zphT  
  星寥寥兮月细轮,佳期可想兮不可亲。 D""d-oI[  
A@?2qX^4  
  云衣香薄妆态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y9=/kFPRm  
s~Ni\SF  
  玉幌相逢夜将极,妖红惨黛生愁色。 QG4#E$ c  
f)({;,q  
  寂寞低容入旧机,歇著金梭思往夕。 _E{SGbCCi  
uV#/Lgw{M  
  人间不见因谁知,万家闺艳求此时。 J&@[=zBYw  
8]YFlW9  
  碧空露重彩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S5-}u)XnH  
q\x*@KQgM  
  七夕(唐)李商隐 Yih^ZTf]O?  
qg 4:Vq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H8`K?SXU  
l$}h1&V7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c_yf=   
dp&4G6Y<A  
  七夕偶题(唐)李商隐 pV=X  
yCf*ts1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 ",B92[}Ar  
VWI|`O.w  
  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 V#ZF0a]  
"e&S*8QhM  
  壬申七夕(唐)李商隐 i jg'X#E  
QDzFl1\P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83 TA> <a  
$f7#p4;}(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Nw{}eS`  
w 5b D  
  辛未七夕(唐)李商隐 v< xe(dC  
TlYeYN5V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j;=+5PY  
Y@c! \0e$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m %1O1  
([qw#!;w;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94 H\,}i 8  
&s_[~g<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JY"<b6C^  
HfFP4#C,  
  七夕寄张氏兄弟(唐)李郢 #c5G"^)z  
N*|Mfpf  
  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 9} :n  
smoz5~  
  好与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晓羡蛛丝。 zF>| 9JU  
gLaFIeF<+  
  七夕(唐)李中 zRx-xWo  
* S~gF/*kP  
  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 [@e Nb^ R  
W=M]1hy  
  可惜穿针方有兴,纤纤初月苦难留。 zb OEF  
CKNC"Y*X  
  七夕(唐)刘威 qq]ZkT}   
)|x ) KY  
  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 JY(_}AAu  
&y;('w  
  云收喜气星楼晓,香拂轻尘玉殿空。 VuN= JX  
p,* rVz[Y  
  翠辇不行青草路,金銮徒候白榆风。 yxf|Njo0  
xm6=l".%z  
  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 ^*C8BzcH  
Sl/[9- a)  
  七夕二首(唐)刘禹锡 exiCy 1[+  
d(jd{L4d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 ' &^:@V  
w-Y-;*S  
  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 od"Oq?~/t  
5 UpN/\He  
  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 Egi<m   
7i`@`0   
  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 ssoIC  
HC@E&t  
  七夕诗(唐)卢纶 ]uI#4t~  
~]*P/'-{#  
  凉风吹玉露,河汉有幽期。星彩光仍隐,云容掩复离。 W~$YKBW  
j,K]T J  
  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何事金闺子,空传得网丝。 V)mRG`L  
u%Bk"noCa  
  七夕诗(唐)卢纶 1[ ME/r  
^cz #PNB  
  祥光若可求,闺女夜登楼。月露浩方下,河云凝不流。 z:ue]7(.  
'gxSHqeI2  
  铅华潜警曙,机杼暗传秋。回想敛馀眷,人天俱是愁。 nr Jl>H  
 5%mc|  
  七夕(唐)卢殷 7 M=LyrO  
 O3bo3Cm$  
  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欢娱方在此,漏刻竟由谁。 /[#<@o  
X|{TwmHd  
  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全胜客子妇,十载泣生离。 7H:1c=U  
uCB7(<  
  七夕(唐)杜甫 I8d#AVF2  
s(w6Ldi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Wsh#7}.  
vj]-p=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il(dVW  
1mz;4xb  
  七夕(唐)罗隐 c`yLn %Of%  
JQP7>W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oIA*:5  
+H,/W_/g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ZZL.&Ho  
fil '._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G'^Qi}o  
Pn\ Lg8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w5`YI4<  
+?5nkhH  
  七夕(唐)清江 V:4]]z L}  
6+b!|`?l+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 xL3-(K6e  
4nmc(CHQ:  
  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 ,]gYy00w0s  
g""1f%U_p  
  七夕醉答君东(明)汤显祖 r?{tu82#i  
g)u ~GA*=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t7pe)i,)  
ypM0}pdvTp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x{`>Il  
f wWI2"}  
  韩庄闸舟中七夕(清)姚燮 bF;g.-.2  
 )`!i"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5?.s< y$"  
y m<3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FX `SaY>D  
ne4j_!V{Mf  
  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S>:-j'u  
4eMNKIsvY$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D4g $x'  
9+)5#!0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y*0bHzJ  
aF7" 4^P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E-)R  
8  ;y N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R *lJe6  
+Em+W#i%?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mv-/<t*  
vn}:$|r$J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e /+b  
paF$ o6\  
七夕短信 ] mYT!(}  
2 1.;lj  
  1、七月七日鹊桥仙,金风玉露恨苦短,朝朝暮暮常相伴,不羡牛郎羡鸳鸯!七夕情人节快乐! v) mO"\  
y#!8S{  
  2、牛郎会织女,成了千古佳话,我和你在同一时空下,铸筑爱巢。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用我们的爱架起彩虹! ZW{pO:-  
HP}d`C5<R  
  3、过节啦,是中国人的情人节啊,过中国的情人节,过我们的情人节,好好想你啊,我俩去哪庆祝呢? ^ a#Vp  
Nih8(pbe  
  4、天上人间,岁岁年年,今宵团圆,惟愿永远。对你的那种特别的感情,只想告诉你,今生不变!七夕情人节快乐! R#.FfWTZ  
7dhip  
  5、七夕,七夕,我的佳期;织女,织女,我的爱妻;天上地下,千年聚齐;呜呼哀哉,我爱我妻。 9!6sf GZ  
n dgG1v%  
  6、星星如果能读懂此刻的心,月亮如果能明了此刻的情,愿天下有情人可终成眷属。 ;i\m:8!;  
d #9 \]Ul&  
  7、我们的网络爱情就是从今天开始的!真的好甜蜜!希望每一个中式情人节,你都会在我的身边。七夕情人节快乐! "q5Tw+KCfu  
|_@ '_  
  8、我是鹊桥旁那颗美丽的流星,只为有你一次真爱的回应,我痴痴地等待着你……久久不愿离去…… WI/&r5rq   
#]>Z4=]v  
  9、今宵七夕夜,遥望银河情。七夕情人节快乐! ?B3   
Tp2` eY5  
  10、七夕第一次听说!不知道第一次的中国的情人节会怎么样过?想想吧!来告诉我吧! vY&[=2=  
Q%o:*(x[O  
  11、七夕一年又一年,爱你的心从不变;情人一节又一节,对你的情始终如一;不管时空如何偷换,爱你永不疲倦;不管世事如何沧桑,永远守在你身旁[4]。 78&jaw*1A  
*~~ >?  
  12、漫漫岁月长又长,你我情意缠绵绵。闪闪银河长又长,你我心意总相投。鹊儿搭桥长又长,你我七夕喜相逢。幸福未来长又长,久久爱意在心头。 {s&6C-  
u )cc  
  13、一年一度七夕日,牛郎织女鹊桥会。感天动地情深切,爱莫能助伤离别。你我凡间平常人,郎情妾意过一生。不羡鸳鸯不羡仙,安居乐业享团圆。 bx`s;r=  
V`s INX  
  14、爱的歌声最开怀,爱的海洋最精彩。璀璨的银河,一颗星就是我对你的一份爱;浩瀚的宇宙,一粒尘就是我对你的一份情。七夕心相惜,愿你更美丽。 tn&~~G~#  
;^za/h>r  
  15、月光如昼,银霜茫茫,七夕会鹊桥,情意绵绵;花团锦簇,美景交融,仙鹊聚天桥,好生幸福!祝天下情人七夕[2]节快乐! 8x#SpD I  
4 ,"%  
  16、天上鹊桥见,人间今宵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七夕鹊桥见,情谊两绵绵。无语相见事,尽在不言中。 59A@~;.F  
3e+ Ih2  
  17、千年的神话演绎着经典的浪漫,长久的期盼等来喜鹊飞舞翩翩。银河隔开牛郎织女的思念,却美丽了一份缘。只愿相爱的人们:七夕快乐,终成眷属! 0l=g$G \%  
d%FD =wm  
  18、为了你这枝名花,我甘为一方沃土,受尽践踏之辱,皮肉之苦,只愿成为你唯一的领主。七夕情人节,希望你的心归我所属,同时也祝所有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B~K@o.%  
Pb 4%" 9`  
  19、好久没见,但你的格言我始终谨记在心:馒头诚可贵,包子价更高,若有烧排骨,两者皆可抛。可爱的损友,情人节快乐!
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请注意文明回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