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0513
-
- 注册时间2010-10-01
- 最后登录2017-07-26
- 在线时间97小时
-
- 发帖55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辛币36
- 威望725
- 贡献值0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j6$@vA)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D;pD l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i+< v7?:`#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rnp; R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vi Ic
%=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Nh/i'q/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f#m@eb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A{k1MA<F6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1ah,Zth2 o"z;k3(i$7 )'e1@CR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Qe(6'l_ O@W/s!&lFa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A:
2CP&*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0R`>F"> 体 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XqhrQU|wM 3、长方形: G(Hr*T%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UhE'\() 4、长方体 e{Vn{.i,5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VAUd^6Xdwx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F`1VpTd8 (2)体积=长×宽×高 V=abh I>vU;xV\m 5、三角形 W&D{0 i`y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ggkz
fg &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R31VQwK5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u^c/1H:6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j"l7=>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XeY[
;}
9 8 圆形:S面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Y'g;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EN}"Du]mj (2)面积=半径×半径×∏ Nq\)o{<1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x
_d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n8V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gd#?rc*f<3 (3)体积=底面积×高 eT5IL(mH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M8 \/[R\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H\ E%.QIx v@8SMOe% ?"<m {,yQI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P?c V d2Y 02tN=}Cj) 和差问题的公式 z8%qCq (和+差)÷2=大数 |O'*CCrCL (和-差)÷2=小数 zSk`Ou8M M"{*))O\-c 和倍问题 Qt_KUtD 和÷(倍数-1)=小数 tq@)J_7| 小数×倍数=大数 ad47 42 (或者 和-小数=大数) /YU8L Tz.okCo]z 差倍问题 2Q@Jp`#,4 差÷(倍数-1)=小数 j)@{_tv6; 小数×倍数=大数 Vm8dX? (或 小数+差=大数) f8qDmk5s "oFi+']* 植树问题 D+! S\~u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ZGI<L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f}4A,%:1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p 4iXHE 全长=株距×(株数-1) =2DK?]K; 株距=全长÷(株数-1) V>E7!LIn.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j;
g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c&wiTvRV 全长=株距×株数 llh
+r? 株距=全长÷株数 Nge@8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M
t2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C?]eFKS." 全长=株距×(株数+1) V>Xg\9B_ 株距=全长÷(株数+1) %H
&WihQ k\*?<g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_g#I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t{L^ 全长=株距×株数 ips)-1 株距=全长÷株数 PNo:vRtsq p[At0Gc
L 盈亏问题 Y}s6__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V
EsM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L~aa?Nb-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qdKqc,R1{ 8y_(Iu|: 相遇问题 3XQe? 2:<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KLVYWZib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5 $$Cav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x%goyXK X%JyC_~< 追及问题 %21 |-B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Q8QB{*4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Lc[TIX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vdB2T2F 02%~HBS 流水问题 i^Jw`eAmT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b=vBs`%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yD.(j*bMK;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s6(md<r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Rbr:Q]zGN nR@mm
j 浓度问题 6GVAR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E]g6|,4~-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2d9
7.X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n^IR}J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M.Tp)ig\# +ug/%Iay{k 利润与折扣问题 DTo"{! 利润=售出价-成本 Ygkf}n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wL>*WLf
R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1Vx)j>|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Z1+Ewq3m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T"C.>G'[B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Lp@Al#X55 ,)J>8eV 长度单位换算 3vAP&i'I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8ZEKk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gH-`3J6 1厘米=10毫米 :"Tkl$@, 0pW;H|h 面积单位换算 89{;R 1平方千米=100公顷 hu"-dT;4] 1公顷=10000平方米 uR.pQo07y<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0`p"7!r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V lO^0r^z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
9*l!( n_LK8 体(容)积单位换算 (4yXr|to}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TvT>UBqj=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XkoPN]0n 1立方分米=1升 3B,dL|q(@J 1立方厘米=1毫升 +t&)Z 1立方米=1000升 tSoF!@6 ;V
?(j3b[ 重量单位换算 y:$qX*+9e 1吨=1000 千克 vkR~nIp 1千克=1000克 9,\AAISi 1千克=1公斤 {%^4%Eco }aXS MxCd 人民币单位换算 !;[cJbqnh 1元=10角 ,WnZ^R/n 1角=10分 |JWYsqJ0U 1元=100分 '/9MN;_ n
c~JAT#' 时间单位换算 wxj}k7_(`A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upZc~k!1\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QfPw5
0N;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V'dj;e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KD+&5=Y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O*'
<6C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Bj><0
cNF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4^nHq 4_ 0raFb,6l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e!Yu#- q(hBqU W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SAf)#HXa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9kqR-T|Q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J^FGo|M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WS.g`%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1{d;Ngx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P_8!Gp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yI07E "9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Z02EE-A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Fn4yx~0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xw_$1
S O:T
49:R}r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4Xsd h5 |*h{GX.(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5<gO1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W`KN0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0|1xHs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8f)pf$v`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ISg6v{/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t98S[Z(-%+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Le bc@,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_S0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r)Zk- !1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OPH
0,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0wt+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k RCCs8t}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S~!YR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8*{jxN'M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hy%5LV<(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Ars*H,9>e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Vjo[rUW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f2SJ4"X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7obxW1X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4@<wN \'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ONM#DxH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xE!0p EHd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QXL .4r%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8@S]P0lk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ggM~Chr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4tUt"N 全等 =-GxJPL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n4 N6]W\5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Jsu"kr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6[F&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88[u^aC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p8YOow7)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Q!=`|X|: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Ik5V?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EK0~3HSZ 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ohJDu{V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V\r{6-%XiW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Xppb|$qp4H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_:5t~29 一半 nec}grA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MNJsc^n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Z0y~%[1X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Td{}vbIh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g=qaq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v'`TD).6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 #=ij</ 平分线 NYG!\u\Rm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 8No'8(dPX 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I.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 ! os@G 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a$^)~2U{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 mJ`904L 即a^2+b^2=c^2 ,2^A<IwR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 'X6Y!VDd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JTBt=u{6^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gE=9K @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
z`tI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wS&D-!8v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CO{II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KECW~e`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dvZlkMm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di9OQ*6a7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k2,`W2]^E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u"WWLZ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mi
7WW9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0nB[Udk?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Mk973'K'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FyPG5-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9h)8Mq+M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qIQ
61><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d)M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VQG$$McJ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ZyvX]@_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a×b)÷2 @H+L1H%9n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Vmh$c*TE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9(z) ^G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vRf$#fBEQ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 [E6ceX0 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w8UnPuM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o&z [d 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 uW#s;1H.) 对称中心平分 DS7L}]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 qR?}i,_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NW3qs`$-(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L,nb<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8+".r2*_iO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Bm|9A1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fB,eeT1v?h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 \ )>#`X 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ywROa]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Yhm veV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9b,0_IMHH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WDV=]D/OE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J:ka@2>| L=(a+b)÷2 S=L×h 6d/v%-3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2 W=/,5A 84 (2)合比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b)/b=(c±d)/d +s;Vfc$b]H 85 (3)等比性质 如果 a/b=c/d=…=m/n(b+d+…+n≠0),那么(a+c+…+m) <]|HGc /(b+d+…+n)=a/b A<TYt
M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 .q4$)8[Pg 比例 Yh@2m9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 $G }9iV7 的应线段成比例
A8ef=ljM?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 h# Z,ud_ 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m5()@Q}a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 qP##C&+#q 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Q{'4,J-w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 (pP.*`JRv 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vIP\NL?H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_JTK$\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i/SE_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aSuxl.Dq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PN<VqtW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 zF{~Md1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GQd[7j[sh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 HJym|G>%? 比都等于相似比 8JF<SQ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BtKor6ba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BK/HuS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 Hy,""Py 余角的正弦值 kw gLK@@%1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 _FcTY5."S 余角的正切值 GXQ%lQ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UHU ,zgM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2 @T~VRy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aot2F60J,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R2C~.d_TDu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
V5i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Y7h}7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H~oOf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 d]^m^ 的一条直线 `"yxmo*0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_~C1M&b(X3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9^?muP<A 111 推论 1 *!*%~h8V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5/h-Hr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XE2rx2k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T{`VUS/ 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oTS7rYw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j;z7T;!i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t)?K@{ 9 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yJ0%6],^g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 oqhJ2 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jHuJ`]DF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xJU]py~o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 N81M9#,["~ 所对的弧也相等 IO=$+c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 "X;5*
4+ 是直径 VmQ'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vY5h%7kf 直角三角形 `#8k Jt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 t?PqfVSq 角 l Ib
d9F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r ScD
E)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D`|HoW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evkaj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 UQ7]hX9
线 +,$pcf<[V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In1n.oRFn^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KfZb=v;-l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s,tBU+N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 3RvD
X p 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7[mfI?*m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mv~?1aIKD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TaxH;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zb"4_L@m2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w{2CV\^>5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 PeqW+Q. 段的比例中项 tu* uQ:Ipk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 >G%oWRk 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T{m) = (q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 /^\E:(RH 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Gr/}&+S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n^h~,4
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2QAP$f0Ln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TBOg.y]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Q]}fB4 137 定理 把圆分成n(n≥3): r%iFsV_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Y3(MKq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 FkuD Gg~a 的外切正n边形 BKb#\(95*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qr/1mW 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U9]v5 140 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GN#W|AGP 141 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q+*
\'H> 142 正三角形面积 √3a/4 a表示边长 SDE$ymPx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 y06*
*f) 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Z[]8X@IPe 14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zF>;7'\x 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rWDD$4y 146 内公切线长=d-(R-r) 外公切线长= d-(R+r) Umz b =jS$piw. >$-YNZA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_O'!C!K6 4cPZGZ{U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 gs$pBu q165S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U] G
D6q a3-b3=(a-b(a2+ab+b2) ]$9y7Bhj.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4pQf*l8e |a-b|≥|a|-|b| -|a|≤a≤|a| Ml{
]{n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j|&D(]W/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nbu`K6T @|wU
@by{ 判别式 EQd<!)HZ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4KR`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1ywdcg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1Y?S; 19y,O0# _ 三角函数公式 lz<'
L.
. l:JVt`A4? 两角和公式 !vpXXI4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fW~Gb?"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uPr!;'J=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H;'.!77Hx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G `!A#As *)
T"-}F 倍角公式 b6Z3(!]
]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v@q&B|0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z\u } .|hsn6i/- 半角公式 ` V [4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8Yf*vp>T/x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C,$o+q*)W9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s&]V49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w%iwxo OPj NmdeS 和差化积 `sso Wn4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DmPsE6G}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W}3%BWn sinA+sinB=2sin((A+B)/2)cos((A-B)/2 pOn &D cosA+cosB=2cos((A+B)/2)sin((A-B)/2) 'xG J;pY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hxM{}}.E ctgA+ctgBsin(A+B)/sinAsinB - ctgA+ctgBsin(A+B)/sinAsinB !5?_) b)e;Q5Z(. 某些数列前n项和 _Z9d.-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_kMHF 2+4+6+8+10+12+14+…+(2n)=n(n+1) 13+23+33+43+53+63+…n3=n2(n+1)2/4 .s,04xW\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j3`YaWw
1*2+2*3+3*4+4*5+5*6+6*7+…+n(n+1)=n(n+1)(n+2)/3 ry=8Oq&[~ BN%cX2j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L*,h=#x(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QKq4kAaJ! H&p: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 (a,b)是圆心坐标 |%ZJN{!R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 D2+E2-4F>0 Qox /abC
h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3D6OBkB A s
}L=2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YG
:^gi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Y*\h?p[,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y?O-h1"3,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rTVv6:L DbFe;3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扇形公式 s=1/2*l*r ZN;on
dp4
+PADy8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E0fMFG^P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Y=r5'6l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O; Sdo= w{xa@Q]t- !uI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