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0513
-
- 注册时间2010-10-01
- 最后登录2017-07-26
- 在线时间97小时
-
- 发帖55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辛币36
- 威望725
- 贡献值0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eT1b88_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l@[8H%aw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h=SQ]nV{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pA)!40k
z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In^MZ)?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J~KWn.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Kvx{L8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x3=W{Fv@4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I"Y d6M%
; l%\3'N] 4*MjDb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8/w'oe*j (RG\U[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D5fJuT-bp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95Bw;U3E 体 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dQ ?4@ 3、长方形: o6sL~*hQ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t[ #p: 4、长方体 P7QOlTQI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v+:-lU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k==2figz (2)体积=长×宽×高 V=abh (-*NRY3* 5、三角形 g]85[xz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Q
:eIq<erY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hmU/E@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v1<gNb)`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geU-T\1[l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bu3S}m7 8 圆形:S面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Q&38qI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Af1izS3 (2)面积=半径×半径×∏ 8^M5k%P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E@TX>M-&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_Z+tb]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WRU/^g3O@' (3)体积=底面积×高 pw{3I 2Ix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O%5cMz?eU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_F>1b16:/P sv\'XarM #\N?ka}!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BM=`zGh" 'ah|cMRn 和差问题的公式 }HtP8F8!x (和+差)÷2=大数 j)ZvlRi, (和-差)÷2=小数 w{k8Y? ]#R'hL%f 和倍问题 5,
`U3na, 和÷(倍数-1)=小数 ?g|K"P<1 小数×倍数=大数 EJ{Z0R{{ (或者 和-小数=大数) v{`Z Ze~$by|9f 差倍问题 K y~
9's 差÷(倍数-1)=小数 (UDF^ 小数×倍数=大数 D}'g4Ag (或 小数+差=大数) d=V4,:=S mj5$ 2J 植树问题 "6_#APoP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Ol H{!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fgg^B[(Y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c+?L?s`" 全长=株距×(株数-1) `M/=_O3 株距=全长÷(株数-1) },'hhj]O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yLCqlK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6cz%>@ 全长=株距×株数 KK4>8zGR 株距=全长÷株数 q9o =,[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6 -;iT8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 6Lkh 全长=株距×(株数+1) 6la# 0U23 株距=全长÷(株数+1) [:sP Z{ ?xh_qy;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5MV4N[;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6Sa 全长=株距×株数 _d6mf4M]5 株距=全长÷株数 ^_6%dKLK n4\6\0jq6 盈亏问题 iY"I:1l.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1)(p=<$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mN+~fuh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z1}YoCj1 mE)65@3% 相遇问题 %HSS
x+2oR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Q5D#d"p`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S2LQ5U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uXq?Z@af|f ,OWdp<z 追及问题 {`QF(WL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LqIMU4Ex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Dh j<_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J0zudbP o^
dt#
& 流水问题 o_&.R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S+H#^WSt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t CD@M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c\FyX\i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MV6%~T 6G6Hg&B 浓度问题 6-va;G9Fc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e@G[%k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h h}%Z=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rubqk4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vLn<=. HX\@Qws 利润与折扣问题 k|0Fa}Z[ 利润=售出价-成本 ;wND?: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m5<6?x)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
HbR9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GqFtNz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_ub.g|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uA=6 HpDB '7o'u] 长度单位换算 oc'
#sE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H{Ypn`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HRIf)n&~f 1厘米=10毫米 '&Ox,i]t *V#v6r7<Y/ 面积单位换算 z"o;|T: 1平方千米=100公顷 zMs]9o 1公顷=10000平方米 b7R#tT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g`)3m,\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NHA
2 i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84L!r Gir_.yc/ 体(容)积单位换算 r5Ej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9\3% 5B7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zk5sAHQ 1立方分米=1升 #b\&Md|; 1立方厘米=1毫升 +*,rOK`C 1立方米=1000升 xP*9UXZ4P zf$&+E- 重量单位换算 W>
.O"Ri 1吨=1000 千克 Hb'fEo r 1千克=1000克 idnn%iO 1千克=1公斤 9(lIz{ i,rP/A^q 人民币单位换算 lz\{ X 1元=10角
Y<TlvB)w 1角=10分 vW]F
rb 1元=100分 ONJW*!( 1 Uz'=a 时间单位换算
X@Eq5s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OWVOq8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6-^lj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hK
tOh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k &zX!W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E0+!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I9*o[Jp5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hR
b
k-b z:9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x={t}qDS8 8~RUYsg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Q_QmyD~m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W<E#^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_Ptf^+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I=D{(%+^d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fI`T3 Y!7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PN2\:l+`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4LARqSmt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fC
xN!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Q{Aqu#.H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YF\mhMQ: V\ch0i
1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 \N.m/5 eHK}U+"\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_`.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C&WT~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a>{`7]i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G>]IP<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ii 5p nq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jjBcoQU$o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zE`IT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gXI_S9z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nQK@Uy5Yr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v}A] R9TY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fBqod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 hiLv_/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
Dah3%d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yd"|HHx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R<LW*8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m:}{:LDCf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_u*5,w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J9ovy>G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i0xer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Wd$N[ |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a8M.EFa: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vmZW$5Yo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amLkkoA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nCz}y&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W95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j)Kk:BFFY 全等 w3Aq[1U0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RL~|Kr<7J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9pE)S^P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W
1`vke3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8`zaa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95(c{
l/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hDmtBdE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GiHJr1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6?C. 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efMv1>{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mhJ>5z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b..c?_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qfd)A6] 一半 C
fQj7{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BM1BpQ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eS7"EG{3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I5'^tBf[{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FePJ8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Xn.zN>mB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 n-,~Bp
[ 平分线 Fdd$Bl.&XS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 ]@l~z0^|[_ 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8"wA8l.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 nhk +9 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k\7fvF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NrVQK}%K 即a^2+b^2=c^2 z QoMHFL3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 dDW],d}B;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Xfx(X4$ 9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_jH1Mcq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1N3nnxV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g-mK(kY4p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0LoA-c<Ay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mDipP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M7yJ2u <Ty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RTA9CR)JP4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q "bpI8j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H;*:XLPF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8xV|TON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IoD";Oi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x)G/YUv76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UUC@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L3Ry#uw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e61Z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Dh.'bB!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j|TBMHM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T1PWFw\GH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a×b)÷2 ig; ~
T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y*#[:i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p`%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8/b_4!5c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 gb@Rx 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
Wh9 ,H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F<U;xV$p 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 W~W^$A 对称中心平分 r!
Eo8C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 5gF}7D@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 Nj
X?^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JC{}iG6r+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ZbeF#*"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kSU*d
/}*u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FZLA}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 <S
$Z 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9L|o5D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A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Ut&6}sQ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pSQ3SM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5
W(iU L=(a+b)÷2 S=L×h <WaiJy?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f1L<euH 84 (2)合比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b)/b=(c±d)/d PZLW yp 85 (3)等比性质 如果 a/b=c/d=…=m/n(b+d+…+n≠0),那么(a+c+…+m) DetBZ. /(b+d+…+n)=a/b dcU|y%k%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 a&L8W4 比例 i/O!bq[o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 ""Drf=] 的应线段成比例 v{H23Cfh: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 f:7Y 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j /-p3#c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 ++,mM7a 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t&|oQ3sVG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 ^!{oyw
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SM2W%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7Q {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E _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0LlaN@e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K/Q;]+D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 a9QaF s"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I8^i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 "4g1I< 比都等于相似比 LU?#{dZ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RfN5X}&A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i'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 'ZT!a]4 余角的正弦值 z-7F,$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 zF)_t S 余角的正切值 \Zoo9Wy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m>:%[vm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2OcDFx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dd
nWr"_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nkqp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C"#b\A2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o4L;A#&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ct~lt'L\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 _I{&5V~z 的一条直线 54uTu2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b%$S6.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5*g@;aR1 111 推论 1 4
CX*,7LZ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e-qr
d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lBQ|=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68I4 MZK>4 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rUlpo|B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EXa6"D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U1r}.+b> 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2#/ KS^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 "j$}'uK< 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Wd{4(b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z@~1
e]%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 42z9N\ f 所对的弧也相等 <]wN/B-8J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 ?N11R?8 是直径 }'H Da M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lS?f?n^ 直角三角形 ,z%F="@b9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 ip>dHj
z 角 Crpkq/ M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r IZAbW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TUSz2/2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GmAE!+"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 bL0+v@(r 线 apY m,_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DMf^>{[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u8o7J(aQsR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d_5h6Cz4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 ^~BJu#uVyy 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GWcw<g.B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0QC*Z (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v{% /aw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b17p;wS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2# 0UdG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 !+>yCy$~_ 段的比例中项 =[1W.Zt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 l*X5<b9 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WR'A%"qBwi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 ~PlwPvWo 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c &Bmd40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5I&^n0h|& 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y]?$zbB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nHz~Xi1t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g=ux^+X\ 137 定理 把圆分成n(n≥3): +nJ}+|@K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n1sH`C[c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 G)< k5U4 的外切正n边形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