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0513
-
- 注册时间2010-10-01
- 最后登录2017-07-26
- 在线时间97小时
-
- 发帖55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辛币36
- 威望725
- 贡献值0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j(>~:9I`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AhCqQ.O71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MV?#g
-5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nkxv,_)ZT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F*['1eAmdY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_-R
&A@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9 \lSN5W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y[64O x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 koIZ k0(_0o h6(\ tRd!\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_oJGII?br {@7xOOAw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yW)&jZb"(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OK7x 体 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99YgQ Y]HO 3、长方形: /7CV7=^d,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2v,J]v_[ 4、长方体 EW~M,+?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us7t>EMmB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c]+uj q (2)体积=长×宽×高 V=abh I
yPk3N 5、三角形 Sp]u5\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NRI@M5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u= =`]\_@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QEQ/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I3m8A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ng6".u9 8 圆形:S面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 "K"S[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Oj,v88= (2)面积=半径×半径×∏ sq45fRAi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Q&@e,7]V+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K %8tr4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zAkF:^
#Y (3)体积=底面积×高 GD-cP5$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O}3|U
I!`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Zn{Y+ce7d !SP
u9: {u(( y D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4c'
F.0^ TCL XO0 和差问题的公式 i!i=6m.q7 (和+差)÷2=大数 ecsQshR (和-差)÷2=小数 \5pBK Re<@.d 和倍问题 WZQ
EBXs 和÷(倍数-1)=小数 U^&,xz$Cg 小数×倍数=大数 6g
-Q (或者 和-小数=大数) k5@
PZFV {y%cTuC= 差倍问题 5kx-s6`! 差÷(倍数-1)=小数 '5r\o8RjN 小数×倍数=大数 !x$6wzKa (或 小数+差=大数) ~#];&WE MfU0*nVF~ 植树问题 B~h3naSe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t[4V1: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8fSY@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l
=& 全长=株距×(株数-1) =MjkD)l 株距=全长÷(株数-1) C)?tf[!_6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v 1VH&~e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t}wwRWo2?f 全长=株距×株数 %nV6#pr 株距=全长÷株数 dZ,IXA yB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1$#1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wsEOcaie 全长=株距×(株数+1) 8n"L4jb(: 株距=全长÷(株数+1) Tv6HPD$[ 8svN*`[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oWb\T
2!m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oB$c-!& 全长=株距×株数 L&,&SDr 株距=全长÷株数 L:_GpZ_ ]pq(Q:"P,5 盈亏问题 fWz=bJ"V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s|[CvjL#0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eq6>C7.$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w\zNn4B})A hQ@E2 Xsv 相遇问题 *w
OU=1+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gclE~h.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I
R|[&} z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gski:C
R
KXhD PA 追及问题 M 3&GO5<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n"4M~I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0CpE,gg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e f&|Pi- wec_=EqK0 流水问题 B(1WI_}~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J^/`gc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cfC}"As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 u %xc"0y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HDYWDp %}}?Y`/W) 浓度问题 $z[@DB[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x+8%4]u`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5n#hSqZ=M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fda)t1u\8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PSHzB!
H=n j_{f(.5 利润与折扣问题 &Sdf0" 利润=售出价-成本
qHl>d*IZ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3]li3B'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r]=Z :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qua0'y]@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W QqOXF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X#<+D1P 2Bz\Tsp 长度单位换算 jY k5]2#A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Emmzucv|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WYm
<_1 1厘米=10毫米 t\XA
JU {l9g YA 面积单位换算 X6Q\NJ"B 1平方千米=100公顷 r7jh)Q;BbR 1公顷=10000平方米 H{4_,2h=m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ZKTY1JW_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SD#>eD0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8.zYa(<2 =eyPo(B 体(容)积单位换算 }Y!v"DO#Q*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MS`XhFPS.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k9]c3V 1立方分米=1升 0t(2^*I?> 1立方厘米=1毫升 <%N*IE"q 1立方米=1000升 I|<`Er-;58 .x'?&7#( 重量单位换算 NilnS!BM 1吨=1000 千克 h7kn
>q; 1千克=1000克 hYb
aVE 1千克=1公斤 Vj[hT~{f nt_FqUJ 人民币单位换算 'mTQ=1 1元=10角 W+I""I*mV 1角=10分 1$)}EL 1元=100分 bk|?>yd >+9:31
p
时间单位换算 :!/ (N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e81+as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U8a5rF><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ix_&os]L_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qs>&Xn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c+upoM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GDQQ4-|O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MG,)|XpyWJ )W/_2Q.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ZV;~IaBL Ei4Iv#Oi`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d}t?qWS;F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 _3QZ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as-!${k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UB,0c)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8ih >s(C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sQmJ3 (:HO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U'LPaf$O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sLd%m+*p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S1o[)q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L0;XzZS 6>gm!6`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5o2jTNy`p 3Dx@r
W\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M-'R*Np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VdCj%r>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fW'_,-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AfpC >>=@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vHkhhYQ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rV
fZ_\|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M=54xTh0Y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8"Uxj_6V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Q8I1~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8[H bg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A/V.-Y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jRAjq"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I1K:K AM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diNbm[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_`lPLBr6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 NJGW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H5(:1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Mq%3jX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FGz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iU+mRLp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S39SV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g
;yf;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fj30gw7\5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Gc_KS'K@$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_Y5{6@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NQcNY= 全等 Oe21noL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aMJJ|ii
U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Z^c\M\`7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vDIsawbHD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c-* *~tb(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n )PqA*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c$3@$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q)3QmA~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z^Au7,& 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K+|0~/0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s&iu+>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QS 0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D adV 一半 L;=3n[^x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XZ<8M}Lg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avkiT2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E
BSjU8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sI\.a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nG%<n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 \c1>15 平分线 Z>[n~{-,p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 8~sC$sIlE 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3X#Cep20a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 K7t_Q8 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_:>t$*
_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0j2mTF(C 即a^2+b^2=c^2 n-{.7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 [QIQpBL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0O@a:q*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deEc;IAo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q2U?EP{8~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b!qlucAeE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32Wa{LG;2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6OR) 97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7NkMr8[}F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kZ= 2#.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9&zQ5L>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RG 9iTA'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sJMpF8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OQVo4yl"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WidLUv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XUA%3Xr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y!T8(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Ya}}
a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n`S
,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X/Ii}X/p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uR.`8s|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a×b)÷2 qIxe)+.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4
|UtE<<b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O SQ8W}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X o[GD`t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 81!gp7c 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9F
Uac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LlAGg]Z
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 >DAi-`e 对称中心平分 p)?6~\F: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 ]GDjR'[z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Js(MzL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9!L4x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m4Y87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Ira~N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l{Et:W%|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 Z&n#*rQ7[ 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8Vy/n^3)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yZ)-=H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kC*<f\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p^w_-(p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DhH2;)F L=(a+b)÷2 S=L×h S{Zf}8?6$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I%{ 1K+V/ 84 (2)合比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b)/b=(c±d)/d iI3,q-LA 85 (3)等比性质 如果 a/b=c/d=…=m/n(b+d+…+n≠0),那么(a+c+…+m) LfJMSscfv /(b+d+…+n)=a/b })j N
8px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 S
0ReT*I 比例 @ V_i%=go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 8gG;A8 的应线段成比例 dM-~Qo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 0./Rdf=-1j 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DD4Bqez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 >-y}t9[/ 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lQv(5hIm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 Rq`5ff3, 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z'*{V\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Ue5;<K-/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44Ldt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TN/n%\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PbfgWGr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 /4}y2JVv)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UgD)O:xaU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 2Z ?l,M~ 比都等于相似比 B>[myx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Z<4:Flc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r{72!y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 X<H{ 余角的正弦值 $RYOj{1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 DT_%Rz~< 余角的正切值 R[rOzoNp0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I|Mw*2U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FH{p1_kZ=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qfRrX"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Lj/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Z#;3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C.aQ)|T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EC~o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 Fzt7@VNxc 的一条直线 `/9I` <y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q{+}0!o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Cq[Hh#q 111 推论 1 L\R(//V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4ves|pLET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4>/i,_&K K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e'p"
gX 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xZ(d*/6E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_-3>8gU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53?Ati\Y) 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Sbeq%Iwm.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 5=b6B=\*~ 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Qjd]
BX;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k"6v& O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 Zy|u5J 所对的弧也相等 |E;+j\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 |pBvy1e4) 是直径 0U !&|
i\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t^2$ent 直角三角形 cqT%6Si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 :(4q\~ 角 RY1-Zjlb<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r \odns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X Rl\V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Tl:!#?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
!}sF# 线 7X>*B~(R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R+2~%|{d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pktnX-Slt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M``]q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 N36B*9m&p 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U;*O7K=P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u>:j$@56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ce*?crOV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O)ZB$w4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Kw2]J)TO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
a5&[O 段的比例中项 P<;Puww/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 EKS?3z%! 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WO6+r?0M2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 -J0OtrZ 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b;nqhO[f}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b}*q*
Bq 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bP,Ka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5=Y(.}6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qUD_U3A 137 定理 把圆分成n(n≥3): S]A[eUF~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1tTY)Evf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 vQj{yJ\l1 的外切正n边形 "'XYW\bI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oljGt8 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meE 140 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a-AA$U9hj 141 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qS9vW 142 正三角形面积 √3a/4 a表示边长 *$3p3-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 }h* j{b, 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M~`)UeV_ 14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c:+UC 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u$X =2u:P 146 内公切线长=d-(R-r) 外公切线长= d-(R+r) H%Z;Yt8^gt I}m>t}QRI_ -:~z,F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YN~1.!F hLVgP&/E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1]VY/ J4s`U/F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ExyRO a3-b3=(a-b(a2+ab+b2) _Fe=:q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cQsSJBZ[v5 |a-b|≥|a|-|b| -|a|≤a≤|a| MO|Pv j~[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m4~0^#-(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I\'os m>?|*a, 判别式 GIfs]zVr`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N`qGwNT%G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Z-y
oJZi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16Jjf|]j foB&H;A4oC 三角函数公式 FC m)]|mYjju
两角和公式 0_,un^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p(9w@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bG. X?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l+V e(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mX, @yCI 4q(,uk&R[ 倍角公式 er2;1TW3E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Y<fj^]k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EfkBo5@ Qi }:[MSUm5 半角公式 M:L-j{?y_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rv<qze;?|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P.(z)!]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T5}5uk9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a:m>S<~ )\kNufP 和差化积 +n)bWB%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9Kl7<X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_i[6_\E sinA+sinB=2sin((A+B)/2)cos((A-B)/2 bJk
FCI/ cosA+cosB=2cos((A+B)/2)sin((A-B)/2) 19RbIG/X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rrq7UJ; ctgA+ctgBsin(A+B)/sinAsinB - ctgA+ctgBsin(A+B)/sinAsinB b@sq}8YD|z ;bL?uL 某些数列前n项和 \Ym!5,^o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s.XxYXR\ 2+4+6+8+10+12+14+…+(2n)=n(n+1) 13+23+33+43+53+63+…n3=n2(n+1)2/4 AP8J28I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SQLYy7Z 1*2+2*3+3*4+4*5+5*6+6*7+…+n(n+1)=n(n+1)(n+2)/3 OL^DuoB4q Yv2L0bUo: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6WoFf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h~>7i(A qk>M~,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 (a,b)是圆心坐标 {hm-0Q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 D2+E2-4F>0 r"p"UW9og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_Y$v=!fY& o{ccO29H/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p +7,aE_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OAEa+V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eGD1.R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Gvp=hk }=.C~f]A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扇形公式 s=1/2*l*r
A7eYKo
q ca,c+5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qhp!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Q5u3~Q'e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L`fT;2 L X #. ,d
FY]
|